】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從“新三樣”到“未來產業”,如何向未來?
http://www.CRNTT.com   2024-03-11 11:01:50


2月22日,在哈電集團哈爾濱電機廠有限責任公司汽輪發電智能叠片間,工作人員在觀察智能設備運行情況。(來源:新華社)
  中評社北京3月11日電/據新華社報導,當人們還在為科幻片中充滿未來感的“硬核”科技驚嘆時,“未來”已悄然走來。

  5日提請審議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積極培育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制定未來產業發展規劃,開辟量子技術、生命科學等新賽道,創建一批未來產業先導區。

  相較於耳熟能詳的“新三樣”等戰略性新興產業,未來產業雖然聽起來陌生,但作為新質生產力最活躍的先導力量,它是用“明天”的技術鍛造“後天”的產業。

  代表委員們對此有著廣泛共識。

  撫今追昔,過去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也是當時的“未來產業”。

  曾經,服裝、家具、家電等“老三樣”走俏海外;如今,代表高科技、高附加值、綠色經濟的“新三樣”產品出口超萬億元,增長近30%。曾經,我國傳統燃油車產業探索“以市場換技術”;如今,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占全球比重超過60%。

  自2010年國務院發布《關於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以來,十多年間,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從“十三五”初期的8%左右,提高到“十四五”中期超過13%。

  以“新三樣”為代表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彎道超車”,是因為把握住了當時的“未來”。發展未來產業,就是為繼續競逐“未來”。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