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下一個“中國”還是中國的五大理由
http://www.CRNTT.com   2024-03-30 11:16:57


 

  理由三:要看到“活力奔湧”的創新動能。縱觀人類發展史,創新始終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的不竭動力和生產力提升的關鍵因素。世界百年大變局加速演進,科技創新是關鍵變量。中國是全世界唯一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中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製造業增加值占全球比重約30%,是全球第二大商品消費市場;人才資源總量、科技人力資源、研發人員總量均居全球首位。新時代以來,中國科技創新能力穩步提高,在載人航天、量子信息、核電技術、大飛機製造等領域取得一系列重大成果,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發布的《2023年全球創新指數報告》顯示,中國排名第12位,是前30名中唯一的中等收入經濟體。形成新質生產力的過程,也是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發展、未來產業孕育壯大的過程。不論是制定未來產業發展規劃,還是開展“人工智能+”行動,不論是積極打造生物製造、商業航天、低空經濟等新增長引擎,還是開辟量子技術、生命科學等新賽道,都處處煥發出創新的蓬勃生機。

  理由四:要看到“清潔美麗”的綠色雄心。綠色發展是高質量發展的底色,新質生產力本身就是綠色生產力。我們推動新質生產力發展,就是要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持續推動綠色轉型,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道路。我們堅持綠色低碳,建設一個清潔美麗的世界,就是要告別竭澤而漁,永享綠水青山。面對日益嚴峻的全球氣候挑戰,中國先後提出構建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地球生命共同體等重要理念。中國承諾力爭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構建完成碳達峰碳中和“1+N”政策體系。中國建成了世界最大的清潔發電網絡,貢獻了本世紀以來全球25%的新增綠化面積。今天,全球光伏發電裝機容量近一半在中國,全球新能源汽車一半以上行駛在中國。2023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占全球比重超過60%,電動汽車、鋰電池、光伏產品“新三樣”出口增長近30%。中國還積極參與全球環境治理,盡己所能幫助發展中國家提高應對氣候變化能力,為實現世界的可持續發展作出中國貢獻。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