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中泰證券李迅雷:製造強國須做大服務業
http://www.CRNTT.com   2024-04-02 11:46:26


 
  分化可以體現在GDP創造的區域分布上,如中國GDP未來貢獻最多的地方就在長三角,整個人口流向是從北往南流,這是一個大趨勢。2023年作為人口小省的浙江人口淨流量(剔除自然增長人口後)仍然超過人口大省廣東,這應該是連續第四年了,就是因為浙江服務業的比重高於廣東。

  大城市化的競爭還會持續。中國一直倡導要發展製造業,要成為製造業強國,筆者認為,發展服務業才能夠讓中國成為製造業強國,發展製造業反而會讓製造業很落後。為什麼?因為發展製造業就需要降低成本,然後產品賣不掉、產能過剩,製造業怎麼能起來呢?

  服務業起來了,大家收入增加了,就業增加了。相反,中國近年來製造業的就業人口一直在減少,進入到AI時代的話,就業人口會更少。服務業增加一個點的GDP可以帶來200萬人的就業,製造業增加一個點的GDP只能帶來50萬人的就業,所以中國發展服務業的理論空間很大。中國這幾年服務業佔GDP的比重在上升,製造業的比重在下降,所以就認為不能讓服務業再發展,應該要發展製造業?但製造業越發展、供給越多,產能過剩越嚴重,中國結構性問題越扭曲。發展服務業的話可以帶動方方面面的就業,社會大循環才能夠暢通。

  不要覺得人家發展服務業就不是製造業強國了,美國依然是全球最強的製造業強國,它的服務業的比重恰恰是最大的。具有工匠精神的日本和德國也是如此,他們的GDP中服務業佔比都在70%以上,就業也是接近於70%。我們對當下中國經濟所面臨的結構性不平衡問題的思考還是不夠的,總想著通過投資來拉動GDP,因為投資是最容易的抓手,但是結果卻並不理想。

  宏觀經濟跟產業研究不一樣,是一個更大的系統。有句話說“按下葫蘆浮起瓢”,系統思考的邏輯鏈太短,就會覺得什麼不行就應該發展什麼,頭痛醫頭腳痛醫腳,這樣的話最終效果未必會好。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