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農民吃上“技術飯”
http://www.CRNTT.com   2024-04-19 17:01:18


  中評社北京4月19日電/據光明日報報導,春回北疆大地,萬物萌發生長。在內蒙古興安盟科右前旗大石寨鎮三星村,果樹剪枝工作已近尾聲。果農孫文財正在用電動枝剪為果樹修枝剪杈,這是他從事果樹剪枝工作的第15個年頭,技術嫻熟的他每年修剪果樹超3萬棵。

  “孫文財每年幹3個多月,能掙16000多元。咱農民手裡有‘活’,不光搶手還掙得多。”孫顯富是孫文財的師傅,他的話引起村民陣陣笑聲。

  30年前,三星村栽下了百棵果樹,如今已發展為6500多畝的果樹,培養了一代又一代果農,也帶動大石寨鎮栽植林果10萬餘畝。

  在孫顯富的幫助下,110多名村民掌握了剪枝技術,每年為300多戶果農提供剪枝服務,增加收入20多萬元。

  一技傍身,不愁賺錢。相隔百里的科右前旗德伯斯鎮寶力格圖嘎查,村民周曉霞學習穿珠手藝後,靠著一顆顆小珠子實現居家就業,並帶動同村10名婦女掌握串珠技術。

  “手工穿珠成本小,做活不受時間限制。這兩年,我一共做了400多個穿珠作品,每年能掙8000多塊錢。”周曉霞邊穿珠邊向記者介紹,她們10多名婦女通過串珠,年收入能達到7萬元左右,還不影響照顧家。

  科右前旗桃合木蘇木桃合木嘎查的蘇要拉圖服務養殖戶的同時憑借牲畜改良技術增加了收入。“這幾年我改良了千餘頭牛,每頭牛淨利潤在100元以上,每年能賺2萬多元!”蘇要拉圖開心地說。

  如今,蘇要拉圖年均配種牛頭數達500頭以上,受胎率90%,不但肉牛的品質得到了提升,養殖戶也實現了效益翻番,蘇要拉圖還將改良技術傳授給其他養殖戶,大家親切地稱他為“牛爸爸”。

  近年來,科右前旗以專業大戶、家庭農牧場、農牧民合作社等新型農牧業經營主體帶頭人為培育對象,共培育新型職業農牧民及高素質農牧民2500餘人。

  夏秋忙兩季,一年閑半年,這曾經是鄉村生活的寫照。但在科右前旗的廣袤大地上,像孫文財、孫顯富、周曉霞、蘇要拉圖這樣扎根鄉土、擁有一技之長的新型農民越來越多,掌握一技之長的他們在家門口就實現了有事幹、有錢賺。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