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韓愈古文的思想世界
http://www.CRNTT.com   2024-05-04 11:52:48


 
  創造“明道”之古文

  韓愈是影響千年的古文宗師。從南宋到明清,古文的創作與傳播持續深入,形成了以唐宋八大家為代表的古文經典譜系。韓愈作為八大家之首,其影響更是深入人心。對於古文傳統的建構,韓愈做出了開鑿鴻蒙、發凡起例的創造性貢獻。

  韓愈創作的“古文”,與“時文”“今文”相對,後者主要是指自八代以來,直到唐朝還十分流行的駢文。蘇軾稱韓愈“文起八代之衰”(《潮州韓文公廟碑》),就是指韓愈不再因循八代文章的舊路,而是以極大的創造力,建構了文章新體格與新語言。在文章的體制結構上,他圍繞擬聖精神塑造古文的靈魂,讓古文擺脫中古“家言”的舊格局,成為希聖、希賢主體精神的表達。他圍繞定名追求,改造儒家的正名邏輯,為古文建構獨特的議論方式。韓愈認為古文具有修辭明道的深刻意義,創作古文既是為文,又是在精神上不斷涵養磨煉以優入聖域的過程。主體精神充盈的古文作者,在創作中會有充沛的氣勢和旺盛的精神力量,其行文必然“氣盛言宜”。觀覽韓文氣勢,不是一味揮灑傾瀉,而是濃烈中有沉鬱、奔放中有低回。北宋蘇洵說:“韓子之文,如長江大河,渾浩流轉,魚黿蛟龍,萬怪惶惑,而抑遏蔽掩,不使自露,而人望見其淵然之光,蒼然之色,亦自畏避,不敢迫視。”(《上歐陽內翰第一書》)韓文如長江大河,奔騰萬里而又深沉博大。讀韓文既要感受其汹湧澎湃,又要領略其深沉浩瀚。

  韓愈古文的“造語”成就十分突出,他以“務反近體”的激進追求,實現了駢散的對抗性融合,由此創造出極為獨特也極富生命力的新語言。他創造的許多詞語、詞組,都膾炙人口,成為人們長期使用的成語,例如地大物博、含英咀華、種學績文、去故就新、閎中肆外、雷厲風行、再接再厲、同工異曲、不平則鳴、垂頭喪氣、語言無味、面目可憎、曲盡其妙、顛倒是非等等。這些只是韓文所造新語的很小一部分,又如“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等等表達,也傳誦不絕。

  韓愈創作古文,追求“文以明道”“文道並重”。韓愈對“文”的意義給予了充分的重視,其《答陳生師錫書》雲:“愈之志在古道,又甚好其言辭。”在《答李圖南秀才書》中說:“然愈之所志於古者,不惟其辭之好,好其道焉爾。”“文”在韓愈看來,表達了古文作者的主體自覺,展現了精神修養的豐富內涵,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

  韓愈所創造的古文傳統,不是單純的文章傳統,而是內涵豐富的精神文化傳統。宋代以下,士人代代誦習以韓文為代表的古文,深切體會儒家倫理作為絕對信念和內在責任的意義,在古文的化育下,成為彼此同道相應的精神共同體。這個“同道共同體”立足於對絕對信念的信仰、對內在責任的承當,其同道情懷無需依賴親情的聯結和禮法的牽系。韓愈《師說》對此有最好的表達:“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這既是表達韓愈所理解的師生關係,也是其所建構的“同道共同體”的真實寫照。這個“同道共同體”在千年時間裡,一直是士人的理想追求,為新儒學奠定了最廣大的社會基礎。對中國文化的鮮明自覺,是這個“同道共同體”的核心。涵育“同道中國”是韓愈古文對中華文明的重要貢獻。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