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北京來論:台灣經濟風險正不斷累積
http://www.CRNTT.com   2024-05-07 00:10:06


 
  三、政治干擾兩岸經貿交流損害台灣經濟

  兩岸經貿交流與合作發展到今天的規模,大陸持續成為台灣最大貿易夥伴和最主要投資地,對各自經濟尤其是台灣經濟發展發揮了重要積極促進作用。台灣對大陸長期保持巨額貿易順差,是促進台灣經濟增長的重要來源。尤其2020年和2021年,台灣對大陸出口依存度和貿易順差額創出歷史新高,台灣也因此分別實現3.39%和6.62%的經濟增長,成為在全球經濟中表現較好的經濟體。但隨後受世界經濟下行、外部勢力與台當局合力推動兩岸經濟脫鈎等經濟與非經濟因素影響,兩岸貿易與投資出現調整,直接影響了台灣經濟表現,2022年和2023年台經濟增長率快速滑落至2.59%和1.31%,遠低於新興經濟體和亞洲地區平均增長率。

  民進黨當局上台拒不承認“九二共識”導致兩岸兩會協商停擺,阻撓已達成的《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生效實施,使台灣服務業錯失拓展大陸市場的重要機遇。台灣自上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快速由工業社會向服務業社會轉型,台行政部門曾在90年代中期提出“亞太營運中心”計劃,目的是以祖國大陸為主要市場腹地,推動台灣服務業外向型發展,將台灣發展成為亞太地區的金融中心、海空轉運中心、電信中心及媒體中心等。但隨後李登輝當局提出“戒急用忍”政策阻礙兩岸經貿交流,該計劃未能實現。進入21世紀後,以內需為導向、以傳統產業為主的服務業發展後繼乏力,占GDP比重在2001年達到將近70%的歷史高點後,持續滑落至近年的60%左右,出現了不同於產業結構變動一般規律的逆向調整態勢。當前,台灣服務業就業人數占總就業人數的60%以上,主要分布在批發零售、住宿餐飲、醫療保健等傳統型服務業,普遍薪資較低。民進黨重新執政後對兩岸旅遊等人員往來設置障礙,進一步加大島內相關服務業的發展困境。步入新世紀以來,島內多數民眾實質薪資滯長、對經濟增長無感,服務業無法拓展大陸市場獲取新發展空間是其重要因素。

  台當局阻礙兩岸經濟制度化合作進程損害企業切身利益。民進黨重新執政後,兩岸經濟合作制度化進程停滯,兩岸經貿爭端無法通過協商有效化解,嚴重干擾了兩岸經貿交流與合作的正常有序進行。如大陸自台灣進口的農產品多次出現病蟲害等品質問題,台當局有關部門置之不理,在兩岸無法通過溝通協商解決情況下,大陸只能依法依規暫停進口,使島內農漁民付出相應代價。ECFA實施的條件與環境趨於惡化,兩岸兩會溝通機制停擺不僅使ECFA後續協議協商難以為繼,已生效協議的有效實施也面臨困難。尤其是台當局不僅嚴重違反世界貿易組織的基本原則和ECFA協議,持續對大陸產品採取歧視性待遇,禁止高達2500多項大陸產品進口,還不斷採取新的措施阻礙兩岸經貿交流與合作,嚴重損害了大陸企業和島內消費者利益。

  2023年商務部根據大陸企業申請,依法對台禁止大陸產品進口措施進行貿易壁壘調查並做出最終結論,並研究進一步採取中止ECFA早期收穫農漁、機械、汽車零配件、紡織等產品關稅減讓等措施。但台當局並未採取有效措施改正錯誤做法,反而加大政治操弄謀取政治利益。在此情況下,大陸依法依規終止ECFA早期收穫項下石化等台灣進口產品的優惠關稅,並宣布對原產於台灣的進口聚碳酸酯徵收相應的反傾銷稅。未來兩岸若無法在“九二共識”共同政治基礎上恢復協商,通過制度化平台溝通解決台對大陸設置的貿易障礙等問題,大陸有關部門為保護企業合法利益,採取進一步反制措施是可期的。按照島內統計,ECFA早期收穫項下台灣每年對大陸出口產品金額占對大陸出口的比重在16-20%左右,自2011年實施到2023年底台灣企業共獲得大陸方面101億美元的關稅減免。若ECFA實施環境繼續惡化,以大陸為重要出口市場的島內相關產業將付出更大代價。

  (作者張冠華系中國社科院台灣研究所研究員)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