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打通算力服務“最後一公里”
http://www.CRNTT.com   2024-05-07 15:47:41


 
  國家超算互聯網依托一體化的算力調度、數據傳輸、生態協作體系,實現算力供給、軟件開發、數據交易、模型服務等產業鏈各主體的緊密連接,構建市場化、互聯網化、服務化、標準化的高性能計算服務環境。經過近一年建設,國家超算互聯網工作取得了突破性進展,並完成了首階段的建設目標。

  從“提供算力”向“提供服務”轉變,國家超算互聯網有望促使超算應用模式轉變。中國科學院院士、超算互聯網總體專家組組長錢德沛解釋道:“狹義上,國家超算互聯網通過高速網絡將全國眾多的超算中心連接起來,構建統一使用、對外服務的基礎設施。廣義上,則是通過互聯網的形式,方便更多用戶獲取資源。同時,軟件和服務也可以給更多人使用,實現計算資源、軟件資源、應用解決方案資源的深度整合,從根本上提高超算的應用水平。”

  在超算互聯網總體專家組副組長、上海交通大學教授管海兵看來,我國超算發展經歷了硬件積累、軟件創新到高性能計算環境建設的發展階段,以互聯網思維來運營超算算力,把相關軟硬件、從業者和計算能力連接起來,能夠更好發揮超算作用,為經濟社會發展服務。

  已迭代100多個版本,建立了大型的基礎服務平台

  超算中心與智算中心、雲計算中心的應用場景有明顯差異。雲計算中心即傳統數據中心,主要提供通用算力、大數據分析等服務,在數據存儲和虛擬化等方面具備優勢;智算中心則主要應用於人工智能、機器學習、圖像處理、語音識別等領域,這些應用需要快速迭代和優化模型,對計算效率要求較高;超算中心通常由大量的計算節點和高速互聯網絡組成,可同時進行大量並行計算任務,應用於大規模科學計算、工程仿真、氣象預報等。

  “很多的科學計算裡面需要人工智能技術,很多人工智能應用也需要高精度、混合精度的計算。未來,單一精度的計算會變少,混合精度的計算會成為主流。多元融合、超智融合將是算力基礎設施發展的重要趨勢。”國家高性能計算機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副主任曹振南說。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長王志勤認為,過去的通用算力正逐漸向超算、智算、通用算力三種類型方向發展,“因此,分散化的算力如何通過更好的機制實現互聯互通,亟須一些新技術、新模式的探索。”

  曹振南介紹,架構上,國家超算互聯網可分為3層。最底層是匯聚各個不同算力中心的異構算力資源;中間通過一體化服務與調度平台,進行分布式異構算力資源調度,與應用服務化封裝、發布、管理,包括面向不同用戶、不同資源的各類管理、交易、作業等;最上層則建立了算力應用商店,為用戶提供各種算力、軟件、數據、模型、源碼、技術等。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