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揭秘軍方發言人台前幕後:選拔要求高屬兼職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3-12-25 18:02:36


 
  2008年1月8日,新華社第一次正式援引“國防部新聞事務局負責人”發布消息,宣布美軍太平洋總部司令即將訪華。1月12日,國防部首次主動向外界公布了新聞事務局的籌建情況,宣布其制度建設、人員配備、辦公地點、新聞發言地點等事宜正在研究論證之中,表示將在適當時候正式開展工作並為媒體提供中國國防和軍隊建設的相關信息。1月22日,外交部發言人要求媒體就相關問題直接向國防部新聞事務局詢問。

  真正意義上催生中國軍事新聞發言人制度的是2008年5月12日發生的汶川大地震。從5月13日開始,新華社每天都播發來自“國防部新聞發言人”的救災信息,內容涉及動用兵力設備、外軍援助等眾多方面。5月18日,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第六次抗震救災新聞發布會上,國防部新聞事務局局長兼國防部新聞發言人胡昌明大校首次亮相,標誌著中國國防部新聞發言人正式走上前台。

  抗震救災取得初步勝利後,我國國防部新聞發言人的新聞發布重點開始轉移,不僅涉及中外聯合軍事訓練、部隊重大軍事演習、美國對台軍售、南非軍艦訪華等更多領域,就連新聞發布形式也出現了在開放部隊進行現場發布的可喜變化。2011年4月27日,我國國防部舉辦了首次例行記者會。

  延伸閱讀

  文韜武略 輿論戰軍事戰同等重要

  如今,不管是戰爭行動,還是非戰爭行動,輿論的影響力越來越大。軍事新聞發布工作的好與壞,決定了能否在平時和戰時擁有道義上的優勢,決定了軍隊能否在危機發生時和戰時利用國際輿論,也決定了國家的綜合實力能否得到充分的發揮。

  美國很早就把輿論戰放在戰略位置上來考慮。在精心部署軍事戰的同時,制訂輿論戰戰略。在海灣戰爭中,時任總統布什親自簽署過三項密令:授權全國輿論工具、情報機構、科研機構、某種心理戰專家和東方學家擬訂“特殊計劃”,編造忽東忽西的“可靠消息”使伊軍摸不透多國部隊的具體計劃與意圖。美軍認為,單純依靠軍事優勢和行動本身,並不能保證戰略目標達成效益最大化,軍隊也必須善於利用“軟實力”,這比用軍事手段等強制性力量更有利於達成戰略目標。而中國自古就一直用“文韜武略”來比喻用兵謀略。

  信息化戰爭中,新聞輿論緊密配合軍事鬥爭,與軍事行動融為一體,輿論攻勢與軍事打擊互相呼應,軟硬殺傷並舉。在近幾場戰爭中,美軍實施新聞輿論攻擊,有效地瓦解了敵軍。如阿富汗戰爭中,美國中央司令部在新聞發布會上不斷播放美軍空襲阿富汗初戰告捷的錄像,並宣稱“塔利班武裝必須盡快投降,否則只有死路一條”。在伊拉克戰爭中,開戰之前和整個作戰過程中,美伊雙方頻繁召開新聞發布會、記者招待會,除了首腦統帥和高官要員紛紛上陣,頻頻在媒體露面,親自造勢之外,軍事新聞發言人也在新聞輿論戰中充當了重要角色。雙方的軍事新聞發言人幾乎每天都召開新聞發布會、記者招待會,宣示戰爭動因、戰役企圖,公布戰爭進程和戰績戰果,傳播對自己有利的戰場信息,駁斥對方的不實報道。美軍和伊軍的軍事新聞發言人,成了世界各國媒體追蹤的目標,成為世人關注的新聞焦點人物。可以說,在這場舉世矚目的信息化戰爭中,除了布什、薩達姆等頭面人物,哪一位戰鬥員和軍事指揮員也沒有軍事新聞發言人在媒體亮相的機會多,他們的“語言炸彈”,給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作者:李大光、伊紅平——國防大學)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