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中國高超聲速武器試驗內幕曝光 美反導報廢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5-15 11:27:52


如果分析一下高超聲速飛行器的技術要點,我們不難看出,中國距離它其實并不遙遠。早在上世紀60年代中國就制造成功了中程彈道導彈,近半個世紀的發展歷程讓中國對彈道導彈的彈頭再入技術有了比較成熟的積累,而這一技術的核心便是高速條件下的氣動熱防護和控制技術。資料圖:德國航空研究中心主導的SHEFEX II高速試驗飛行器。
 
  美國軍事的自信危機?

  作為反法西斯陣營和北約組織主要力量的美國,在贏得第二次世界大戰和冷戰勝利之後,軍事技術長期雄踞全球之首,習慣了以俯視視角觀察其他國家軍備發展的美國,如今在快速進步的中國面前心理很難保持平衡。美國許多防務人士的邏輯是,美國確保能在任何時候任何地點確保對中國的軍事優勢,或者幹脆說能在衝突發生時確保完敗對手,才是正確的邏輯。一旦這“邏輯”被削弱,他們就立即感到優勢空間遭到擠壓,進而把這種擠壓演繹為美國戰略空間遭到擠壓。這種理解顯然存在偏頗,中國的目的是在確保國家核心利益的同時不與美國這樣的大國發生實質衝突,要做到這一點,中國必須在爭取與美國建立互信機制的同時,構建起一套切實有效的非對稱作戰手段。這對於中國是不得已而為之,畢竟中國的總體軍事實力弱於美國,中國也無心與西方大國展開全面的軍備競爭。這次中國高超聲速飛行器試驗之後,西方一些防務人士想起了流傳已久的中國所謂“撒手鐧”工程,並將其翻譯為assassin’s mace(殺手鐧)。筆者始終認為這種翻譯本身就帶有蓄意渲染中國威脅的味道,因為“撒手鐧”和“殺手鐧”意義完全不同,後者有陰謀獵殺的含義,而前者則是在對手實力過於強大,難保勝算的情況下使用的自衛手段,其要旨並非一定置對手於死地,而在於通過展示強大的攻擊力令對手退卻,達到自保的目的。

  對於中國高超聲速飛行器,西方不少媒體在報道中都提到中國準備用這一技術來提高中遠程彈道導彈的突防能力,增強戰略彈頭的打擊效能。事實上,在現代國際環境下,在一場局部衝突中動用核力量的可能性已幾乎降低到零。一些軍事觀察人士認為,中國對於高超聲速飛行技術的研究,可能幫助中國傳統彈道導彈實現角色轉換,從絕對摧毀的核威懾華麗轉身成為高效的常規威懾。在未來中國可能解決的國家統一或者海洋/陸地領土權益問題時,中國儘管沒有與西方大國對抗的主觀意願,其客觀可能也微乎其微,但中國不得不為這種微小可能做出預先準備。至少中國需要有能力拒止大國航母戰鬥群在西太平洋構成戰略威懾。坊間流傳的中國DF-21D反艦彈道導彈,便是這一理念的產物。DF-21D的基礎技術對於美國而言絕不新鮮,它無非是一種中程彈道導彈的反艦改進型,唯一新鮮的地方是它對遠程點狀目標的精確打擊能力,要知道它裝備的只是常規彈頭,並非冷戰時期中程彈道導彈的不二搭檔——核彈頭。據傳DF-21D能夠以10馬赫的速度對航母戰鬥群這樣的目標發動精確打擊,有效射程1500千米,在西方被稱作“航母殺手”。DF-21D這樣的武器讓西太平洋上的美國航母戰鬥群面臨前所未有的威脅,航母戰鬥群所擁有的有限反導能力難以應對。如果中國利用高超聲速滑翔飛行器技術對DF-21D之類的彈道導彈進行改進,那麼美國航母戰鬥群未來可能就要面對極難捉摸的對手——這種利用彈道導彈助推加速,從100千米高度大氣層上緣開始滑翔俯衝,以每秒3400米甚至更高的速度進行機動飛行,且具備精密制導和控制系統的武器,顯然將對美國的傳統海空優勢構成挑戰。儘管中國目前距離實用型高超聲速武器尚需不少時日,但美國人眼中的傳統優勢儼然將傾之大廈。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