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解放軍首個兵棋系統問世 歷時7年國際先進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6-30 10:20:05


 
  戰爭推演與實兵對抗,在虛擬與現實間日趨高度統一。我軍以往的作戰模擬系統,受條件所限存在不少與實戰脫節的地方:傳統的作戰模擬,裁決過程“黑箱”式設計,受訓人員既看不到、也猜不透……如此種種,導致系統可信度低。 

  2007年,當軍委總部賦予國防大學兵棋系統研發重任時,擔任總設計師的胡曉峰和戰友們,一連幾天徹夜難眠。“研發兵棋系統必須走出一條新的道路出來,鍛造強軍制勝利劍,提高對戰鬥力的貢獻率。” 

  “兵棋太難了,你們搞不出什麼新東西。”面對種種質疑,他們沒有退縮,從棋盤、棋子、六角格開始,一點點學習兵棋知識,一步步深化兵棋理論研究,一步步推進兵棋系統技術、規則和數據研發。 

  強烈的“戰場”意識,使團隊上下將科研主動延伸到部隊戰鬥力生成的最前沿。他們先後與上百名將校指揮員切磋交流,深入了解指揮決策的思維過程。僅僅是軍事設計方案就反覆了21稿,在一番煎熬之後,最終形成了更加符合現實作戰規律的兵棋規則。 

  “兵棋系統的研發是個浩大的工程,多學科專業交叉、多領域技術集成。”國防大學戰役教研部主任馬平說,研發過程中,從最開始不到10人的關鍵技術攻關,到中期幾百人的研發協作;從軍事需求論證、軟件開發、系統測試到演習應用,團隊聯合軍地多家單位,60餘名骨幹和近30個參與單位數百名研發人員精誠團結、接續奮戰,匯聚起強大的科研“戰鬥群”。 

  強烈的使命責任使大家付出了超常心血。在科研團隊里,“白+黑”“5+2”是常態攻關的生活模式;在團隊的每個實驗室角落都擺放著折叠行軍床,加班晚了和衣一躺。張國春,戰役兵棋系統教研室副主任、兵棋團隊第一批技術骨幹。在兵棋研發過程中,他長期加班加點,心力交瘁,不幸患上腦膠質母細胞瘤。他強忍著癌細胞吞噬軀體的劇痛,用顫抖的手整理出2大本系統改進技術文檔,才住院進行開顱切除手術。手術讓他喪失了部分記憶,他蘇醒過來的第一句話就是“工作完成了沒有?”而在此前,他的同事崔同生教授,也因同一種病英年早逝,捐軀在沒有硝煙的戰場。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