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軍事專家:中國未來需要一支什麼樣的海軍?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04-20 10:57:02


 
  北洋海軍的誕生,讓中國海上作戰力量發生了明顯變化。 

  清政府通過引進國外先進艦艇,讓中國出現了一支像模像樣、實力看上去也相當雄厚的海上作戰力量。北洋海軍號稱亞洲最大艦隊,但從當時的建軍思想和對這支力量的作戰運用看,依然沒有脫離岸防型海軍的窠臼。 

  當年,李鴻章在上奏清廷的奏折中提出“先就北洋創設一支海軍,俟力漸充,就一化三,擇要分布”的海軍發展思路。從中可以看出其想法仍然是以大陸為依托,把海軍作為岸防力量的延伸來考慮。 

  北洋海軍大閱兵之後,李鴻章在另一份奏折裡提到:“綜核海軍戰備,尚能日異月新,目前限於餉力,未能擴充,但就渤海門戶而論,已有深固不搖之勢”。李鴻章已經意識到北洋海軍在大洋上作戰還力有不及,但其渤海門戶“深固不搖之勢”的話語,依然體現出守口、守陸的思想,沒有完全脫離岸防海軍的思路。 

  甲午戰爭爆發後,面對外敵的海上入侵,北洋海軍依然沿用岸防型作戰方式。縱觀甲午戰爭,不難發現北洋海軍從未規劃與日本聯合艦隊在海上決戰的作戰形態。日本海軍是主動設計尋找主力決戰的主動方,而北洋海軍完全是處在被動的應對方。隨後的作戰,北洋海軍更是基本龜縮在港內,把戰艦當成浮動炮台來使用,根本沒有出海與日本聯合艦隊進行海上作戰的規劃。 

  這一段歷史表明,儘管北洋海軍時代海軍的硬實力加強,但其骨子裡仍然是岸防型海軍。 

  人民海軍誕生:以防禦為主體,作戰能力不斷向外推移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