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印媒:中國造武器顯然遠勝印度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06-08 17:28:53


資料圖:中國海軍054A型護衛艦。
  中評社北京6月8日電/印度媒體發表文章,原題:現如今,中國給俄羅斯造軍艦?俄羅斯勝利日慶典兩天前,中國解放軍兩艘軍艦經由博斯普魯斯海峽進入黑海。表面看,這兩艘導彈護衛艦是參加慶典的中國代表團的一部分。但其亮相時機巧合,引發關注。若傳言可信,中國想向俄出售護衛艦,對俄來說,這是替代舊艦的低成本做法。此事可能不會有任何公開證實。但中國抱負之大膽毫無疑問。“中國製造”武器顯然在崛起。

  環球時報引述印度《新印度快報》發表文章稱,今年較早前,中國超過德國躍升為世界第三大武器出口國。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披露,中國武器出口5年內激增143%,2010年以來出口至35個國家。交易金額還不太大,但種類廣泛,有防空系統、無人機、火炮、導彈和艦船。這是北京拓展市場的一種方法,在南亞,目標是稱霸並遏制印度。在拉美,為擴大貿易和爭取大型項目。在非洲,意在獲取原材料和市場准入。

  有趣的是,中國的轉變——從2005到2009年最大的武器進口國,到躋身主要出口國行列——是近幾年的事。雖然北京一直提倡本土化,但真正大動作在2006年,中共決定整合軍民力量,重點是創新技術,目標是降低進口成本和建立規模,並通過出口換取資金促進研發和國防支出。不妨與印度做個比較。新德里早在2003年也認識到需要加強民用力量和本土製造,但私營部門一直缺席,因為認為私企不能信任。

  武器進口支出趨勢最能反映國家決策和執行力。數據顯示,中國的武器進口一直在大幅減少,2010至2014年進口總量比2005至2009年少42%。省下來的資金被用於本土武器採購、研發。反觀印度,2005至2015年國防預算中用於武器進口的錢從3437.5億盧比增至9458.8億。2005到2014年,印度進口包括裝甲車、發動機、傳感器、導彈和防空系統及飛機和艦艇,其中許多能夠且應該本國製造。印度浪費了10年。個中差異其實在於中印(不同的)戰略思維。中國將國家安全與經濟增長統一起來。印度也必須這麼做。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