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抗戰老兵巡禮 萬簏斌:走出野人山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12-07 00:39:43


9月18日,香港中聯辦台務部副巡視員王珺、香港民政事務局副局長許曉輝為万簏斌頒發由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印發的中國人民抗日抗戰勝利70週年紀念章。
 
  萬簏斌現在都覺得,能從野人山撿回性命,是個奇跡。晚年他皈依了基督教,洗禮之前問牧師,他一生行軍打仗,身上背著人命,這樣是否也可以?牧師說,這是形勢所迫不得不為,你自問沒有做過缺德事,行得端做得正,上天有好生之德,野人山就是明證。

  野人山裡不分晝夜,累了就帶領隊伍原地休息十分鐘,感覺時間差不多了就繼續走。沿途餓殍遍野,慘不忍睹,看到戰友倒下了,萬簏斌甚至不能為他們蓋上屍身。

  他悲痛不已,又無可奈何。

  突然有一天,天氣晴了。萬簏斌聽見上面有飛機盤旋,即按事前約定的暗號鋪開布板聯絡,第二天飛機空投來了電台、藥品、幹糧等應急物品,惟晴天少、空投有限,仍難以應急,傷亡數字日益增加。

  前後20多天,隊伍終於走出了山區,依上級指示向印度前進。

  據抗戰史專家戈叔亞考證,遠征軍撤退的路線有5條,萬簏斌所走的這條全長約650公里,起點是棄車轉入步行、距曼德勒以北約500公里的曼西(Mansi)村,終點是印度阿薩姆邦小鎮利多(Ledo),野人山的100多公里是最後一段;時間從部隊陸續進山的5月13日到8月初。

  野人山究竟埋藏了多少年輕的生命,至今未有確切數字。不過據杜聿明回憶,新五軍從曼西出發時,包括軍部(15000人)、新22師(6000人)、新200師(7000人)、新96師(5000人)約3.3萬人,新96和200師中途改走其他路線,新5軍軍部和新22師殘部走進野人山的近2萬人,只有3000多人走出,死亡率80%。

  “餘悸猶存,誠非筆墨所能盡!”

  由於傷亡慘重,部隊轉至印度藍伽(Ramgarh)整訓,至1944年孟拱戰役後,萬簏斌升為連長,奉調回國,參加衡陽保衛戰。報到前,他回鄉探望了1941年上高會戰前匆匆成婚的妻子,方知自己在1942年3月得子。不過孩子不肯認這位未曾謀面的父親,萬簏斌既興奮、又慚愧,夫妻相對而泣。

  萬簏斌說,抗戰勝利後很多人復原回家,而作為職業軍人,進入黃埔軍校起就沒有想過退伍。他在江西、山東、浙江教導青年軍,1949年抵舟山,與蔣經國同機飛抵台灣。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