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 
中評現場:馬英九循父親足跡 赴馬援祠尋根
http://www.CRNTT.com   2024-04-06 00:18:54


马援祠位於咸陽市杨凌区五泉镇毕公村,始建于公元74年,迄今近2000多年,是海內外马氏族人中最早的祖祠,也是海內外马氏宗亲的祖根宗祠。(中評社 林艷攝)
 
  走進馬援祠,畢公村第一書記杜小兵為馬英九介紹道,畢公村目前有526戶共2283人,其中90%以上都是姓馬。來到碑廊處,杜小兵具體介紹了上面擺放的石碑。其中,在大殿西側的屋檐下,立著一塊最珍貴的文物——馬援故里碑,為康熙三十六年六月由都督使者程兆麟所立功德碑。碑高1.86米,碑首浮雕二龍戲珠圖案,碑額印刻篆書“皇清”二字,碑文記述了馬融、馬援、馬超的生平概況“漢伏波將軍馬援、東觀著述馬融、威侯馬超故里”。大殿東側的碑廊裡,安放著多塊石碑,包括清乾隆二十八年的“重修始祖漢伏波將軍家廟碑記”,民國年間的“馬士望興學公德碑記”等,它們均是馬氏後裔所立,講述先祖馬援、馬融、馬超的功德。馬英九在聽完介紹後說,“馬家出了很多的武將,自己也當了兩年兵,退伍之後勉強升到少校。”

  馬援祠裡供奉著馬援、馬融、馬超三位著名歷史人物。一進祠堂,迎面居中端坐的正是伏波將軍馬援塑像,他巍然而坐,一身戎裝,目光深邃,身後影牌上飛龍在天,海波翻滾,正是伏波將軍威震四夷之義。在馬英九提議下,訪問團成員一起向馬援將軍塑像行三鞠躬禮。

  來到馬氏家風家訓館,馬英九仔細聽取了有關馬援生平事跡介紹。在看到馬氏家訓時,馬英九特別提到家訓被收錄至《古文觀止》,並稱這個很不容易。同時,他還問到,關於馬氏祖訓、族規等是否有集結出書?一旁宗親會名譽會長馬雙正表示,有的,已經出了好幾本書,馬英九聽後點了點頭。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