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王尹軒:多元、多樣、複雜的新世代社運模式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07-16 00:30:25


台灣大學國發所碩士王尹軒(中評社 王秀中攝)
  中評社北京7月16日電(記者 王秀中)台灣大學國發所碩士生王尹軒日前參加在廈門大學舉辦的第二屆“兩岸學子論壇”,他透過近身觀察黑色島國青年陣線的運作過程,分析該團體面對與處理衝擊時的做法。他認為參與者的多元、多樣及複雜性是新世代社運模式的特點,也是社運團體/組織現下須正視的現象。

  王尹軒認為,自2013年洪仲丘事件首次由公民自主發起25萬人走上街頭遊行後,台灣民眾的公民意識開始有所覺醒,不同於過往對政治抱持著肮臟、醜陋的印象,對政治事務的排斥與冷漠漸漸消解,開始主動關心與自身息息相關之公共事務,構築出公民社會的雛形。運動期間,許多NGO與社運團體系該運動得以持續的重要力量,從而躍上媒體版面成為大眾焦點,“黑色島國青年陣線”(簡稱黑島青)當時更受全國關注,成為運動指標之一。

  王尹軒在接觸相關成員了解後,發現大眾對該團體的認知與實情多有不符,對社運團體運作的想象亦與實際有所落差,社運圈更是因此突發狀況而衝擊原有生態。公民意識高漲雖予社運團體過往未有之高度關注與資源,但面對此股意料之外的龐大能量,該如何承受、消化並運用得當轉而增加團體能力著實是個難題,而在政府冷淡處理爭議、大眾關注熱度消退與各議題分散注意之際,如何發展並維持經營以擺脫過往隨議題起消存亡的通病也困擾著各團體,面對上述難題,黑島青則是以“架構重整”作為應對方法,然而在重整過程中,亦遭遇到各種挑戰與困境。

  他分析了黑色島國青年陣線內部架構重組的具體過程及其面對的困境。他觀察到,此波加入者多為社運318社運後對社會改革有熱忱的“社運素人”,如何協助融入與適當整合此股力量考驗著黑島青,在微調架構運作月餘後開始浮現出以下問題。

  第一,參與部門數未設限,多數成員身跨雙重部門,以致分工雜沓、工作量過重,無法負荷而拖累行事效率;第二,過度理想的分工未考慮成員自身所能與所願付出的勞力、時間,導致分工事務達成度不高;第三,成員間未充分相熟,行事默契不足,新成員不諳團體運作與社運生態,多為接受者角色,而舊成員則因資源較多,雖身負較重事務,但也主導了團體發展方向,自然而然形成權力不對等的關係。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