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汪舟:日據時期台灣文學是兩岸人民精神財富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10-30 00:24:56


 
  自1895年至1945年,台灣人民在長達50年的日本殖民統治下,英勇抗爭,不屈不撓,頑強堅守中華民族屬性,頑強維繫中華文化情感。台灣人民武裝抗日鬥爭持續了幾十年,先後爆發了北埔事件、林圯(yi,移)埔事件、苗栗事件、六甲事件、西來庵(an,安)事件、太魯閣事件、霧社事件等抗日起義。日本侵台中後期,台灣人民武裝鬥爭被殘酷鎮壓而沉寂下去,由蔣渭水、林獻堂等人領導的台灣文化協會、台灣民眾黨,對日本殖民當局開展政治和文化鬥爭。霧峰林家、屏東蕭家等台灣望族傳承愛國精神,頑強抵抗日本殖民統治。

  “在半個世紀的抗日鬥爭中,台灣人民付出了65萬人的犧牲,為抗戰勝利和台灣光復做出了重要貢獻。可以說,在祖國苦難深重的時刻,台灣及那片土地上的人民,最先扛起了祖國的苦難。近代以來中國人民的抗日鬥爭,台灣人民沒有缺席;台灣人民的抗日鬥爭是中國人民抗日鬥爭的重要一環。”汪舟這樣表示。

  文學是社會現實的反映,是人民心靈的寫照。在50年日據時期,台灣文壇產生了一大批充滿抵抗意識、深懷祖國情愫的作家,近代愛國詩人有丘逢甲、許南英、洪棄生、林幼春、連雅堂等,新文學作家有賴和、張我軍、楊守愚、陳虛穀、楊逵、朱點人、呂赫若、張深切、王詩琅、葉榮鐘、吳濁流等,群星璀璨,他們用文學作品揭露殖民統治的殘暴,反映台灣民眾的疾苦,抒發心向祖國的深情。
汪舟提到,被譽為“台灣新文學之父”的賴和,一生堅持穿漢服寫漢字,堅守民族氣節,宣揚抗日思想,作品控訴日本侵略者給台灣人民帶來的深重災難,曾二度遭日本殖民當局逮捕入獄。他雖未能看到台灣光復,但在臨終前寫下“天道還形自有時,留此雙睛一看之”這樣的詩句,表達了對兩岸人民抗日鬥爭必將取得勝利的堅定信心。
 
  台灣日據時期的重要代表作家楊逵,積極投身台灣抗日民族解放運動,作品深刻表現日據時期台灣人民的不幸和苦難,謳歌他們不屈不撓的反抗鬥爭,洋溢著濃烈的愛國主義、民族主義色彩,具有震撼人心的現實主義力量。他曾多次遭到日本殖民當局逮捕入獄,但他表示“我是到了咽下最後一口氣,也不向日本的蠻橫低頭”。楊逵被譽為“壓不扁的玫瑰花”。

  “身處殖民統治下痛苦呻吟的台灣同胞,如雨夜花,被風雨摧殘,離葉離枝,花謝落土不再回;備受異族奴役的台灣同胞,如望春風,依戀祖國、向往祖國。”汪舟說,“苦戀祖國”是日據時期台灣文學的一個重要主題。台灣作家巫永福隔著海峽呼喚:“未曾見過的祖國/隔著海似近似遠……還給我們祖國啊/向海叫喊/還我們祖國啊!”正如鐘理和所說:“原鄉人的血,必須流返原鄉,才會停止沸騰!”

  汪舟最後提到,日據時期台灣文學具有很高的成就,是中國文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兩岸人民的精神文化遺產。兩岸學者研討日據時期台灣文學,就是要挖掘、弘揚台灣人民的愛國主義精神,讓兩岸同胞,尤其是兩岸青年了解台灣走過的苦難歲月,了解台灣先輩抗日鬥爭的史實,從共同的歷史記憶中,深刻體認兩岸是血脈相連的命運共同體,共同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共圓“中國夢”。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