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拜登兩次談台灣惹議 黃奎博:應是口誤
http://www.CRNTT.com   2021-10-30 00:24:52


政治大學外觀。(中評社 鄭羿菲攝)
 
  黃奎博認為,主持這場節目的CNN主播庫珀再次詢問的“come to Taiwan's defense” ,也可以解釋成“來防衛台灣”,但也能說是“在對的時刻來幫助台灣”,解讀並不是那麼百分之百。

  黃奎博指出,拜登這兩次詮釋拿捏不好,讓人造成疑惑,“Taiwan agreement”已經觸及三公報的問題,相信幕僚會跟拜登重新簡報美國平常針對三公報講話的用語,也會跟拜登簡報美國對台的防衛立場是“盡量幫助台灣自我防衛”,他猜測拜登未來在台灣問題上會口誤的問題就少很多了。

  黃奎博表示,拜登在2001年前美國總統小布什講“不惜一切代價防衛台灣”時,拜登則是持反對立場,要按照台灣關係法“美國不應該出兵保衛台灣”,當然要改變立場不是不可能,但在CNN的訪談場合釋出訊息,與過往經驗並不相符,也太過粗糙,況且拜登只有講一句“we have a commitment to do that”就沒了,很難讓他相信是美國對台政策改變了。

  黃奎博說,美國若要放政策面變動的消息,比較常見的是透過華府智庫研討會、美國官員記者會、外媒放消息,以1998年6月克林頓訪問上海為例,當時克林頓宣佈了“三不政策”,不支持台灣獨立、不支持兩個中國或一中一台、台灣不應加入任何必須以“國家”名義才能加入的國際組織,也是安排復旦大學教授吳心伯發問,克林頓順勢仔細地帶出美國政策。

  黃奎博指出,拜登27日在東亞高峰會的對台政策表述,就比較像是幕僚準備好的講稿,不會讓拜登太過隨性地闡述敏感議題。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