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劉軍:中俄美大國關係互動出現新變化
http://www.CRNTT.com   2021-03-30 00:21:53


港台滬三地學者相約雲端,探討中美博弈下兩岸關係與港台關係
 

  劉軍判斷,未來中美之間的競爭對抗將會更加激烈,中國的國際環境與戰略機遇期都將面臨嚴峻的挑戰。儘管如此,在中美戰略競爭的局勢下,中國仍然具有一定的主動權。第一,俄羅斯將是中國重要的戰略依托,中俄組合團結如山,將成為牽制美國霸權的重要力量。儘管俄羅斯已退出美國對外戰略最核心的“瞄准目標”,但是美《國家安全戰略臨時指南》並沒有“放過”俄羅斯,而是明確指出,俄羅斯決心增強其全球影響力,在世界舞台發揮顛覆性作用。烏克蘭危機以來的美國對俄制裁不僅沒有取消,拜登新政後因納瓦利內事件進一步對俄制裁。因此,美國對外戰略中的“雙遏制”仍然存在,一手抓中國,一手抓俄羅斯,勢必進一步促使中俄關係延伸出更多的內生動力。

  第二,美國的同盟體系基本上不會加入美國的反華大聯盟。《指南》提到的同盟體系,拜登政府視之為重要的戰略資產,主要包括歐洲的北約,亞太方向的美澳日韓,以及東南亞方向。但無論是哪一個方向的同盟都難以加入拜登所謂的民主國家同盟體系來形成反華大同盟。冷戰結束以來,北約組織基本上名存實亡,“北約已死”,美歐傳統的跨大西洋同盟,在冷戰特殊的背景下作為凝聚大西洋兩岸的軍事政治組織到今天難以起到任何作用,美歐不再享受共同的價值觀,尤其是歐洲不再是冷戰時期的歐洲,歐洲自身力量的上升,戰略自主意識的加強等等都難以讓歐盟跟著美國走上反華的戰車。尤其是隨著中歐關係的不斷提升,中國成為歐盟最大的貿易夥伴,中歐投資協定的簽署等等都使得拜登所謂的民主國家反華同盟大打折扣。美國在亞太方向及東南亞方向的同盟體系本來就不穩固,以雙邊同盟為主,難以形成組合性的同盟體系,臨時拼凑的同盟體系沒有任何根基,尤其是東盟方向,在中國的周邊不可能形成反華的同盟體系,美國國家安全戰略臨時指南的設想不過是一廂情願。

  劉軍說,儘管前景不可預期,但是拜登新政也有可能帶來中美關係新的“氣候變化”。中美阿拉斯加會晤火花四濺,但是對話總比對抗好。在對華政策方面,美國新政府理想主義與務實主義相結合的特點非常明顯,該合作的合作,該對抗的對抗,該競爭的競爭,也顯示出拜登新政府對華政策具有一定的靈活性。

  談及台灣問題,劉軍認為,在中美戰略競爭的背景下,無論是對中美關係,還是對於兩岸關係,都在考驗幾方的智慧,尤其是兩岸中國人的智慧。兩岸關係春暖花開,是兩岸中國人的共同願望,自己的命運只能維繫在自己手上。劉軍引述台灣大學政治學系一位教授所言,台灣越是把自己綁在美國的戰車上,中國統一的步伐就會越快。所以中美戰略競爭加劇不一定給台灣帶來了機會,反而給台灣製造了陷阱。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