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藍博洲:台灣客家人的紅色記憶
http://www.CRNTT.com   2021-07-13 00:30:57


由香港兩岸客家研究中心主辦的“1921-2021:百年記憶·紅色客家”暨“講客堂”第九講日前在香港舉行(中評社 沈而忱攝)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國主義發動蘆溝橋事變,全面入侵中國大陸。中華民族終於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展開全面抗戰。台灣人民看到了光復的希望。台灣人民的抗日民族革命運動也擺脫了長期以來孤軍作戰的狀態,納入國共兩黨重新合作的中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並且成為世界反法西斯統一戰線的重要組成部份。”藍博洲說,據統計,為實現台灣光復,前後有五萬多名台灣愛國青年冒著生命危險,間關萬里,潛回大陸,積極投身抗戰洪流,與大陸同胞並肩作戰。在這過程中湧現出了大量進步的客家青年,為抗日戰爭做出了積極貢獻,也為新中國輸送了革命幹部。

  藍博洲表示,1946年六月﹐蔣介石對中共解放區發動全面進攻﹐內戰爆發。七月,中共“台灣省工作委員會”在台北正式成立。1947年2月27日晚上,台灣爆發反對接收官員貪污腐敗,要求民主自治的“二二八”人民起義。台灣社會意識的主流從白色祖國轉而認同紅色祖國,無數愛國青年投入中共地下黨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1948年後﹐中共地下黨組織迅速向桃﹑竹﹑苗貧困客家農村發展。台灣客家貧困農民與進步知識分子毫不猶豫地投入新民主主義革命。

  藍博洲指出,綜觀台灣史上客系人民抗爭運動所表現的政治傾向﹐階級性至為明顯。從滿清割台﹑日軍登陸以來﹐丘逢甲﹑羅福星除外﹐客系民眾的抵抗運動鮮有鄉紳士大夫地主階級的領導﹐大多皆為貧困農民的蜂起。因此﹐其決心﹑義氣﹑勇氣﹑堅定性﹑徹底性及進步性很高。
  
  藍博洲續指,就語言的腔調而言﹐台灣的客家話有所謂四縣﹑海陸﹑詔安等不同腔調之分。但是,就社會構造而言﹐台灣客家社會內部的真正區分應該還是階級之別。語言的腔調不同並不能妨礙同一階級的人們互相溝通﹔階級屬性的不同﹐卻總是讓同操某種腔調語言的人們﹐互為陌路﹐乃至對立。就世俗的顔色論而言﹐光復以來﹐台灣客家主流社會的大佬們在色譜上一直都是藍色的;近幾年來﹐隨著政權的易位﹐附庸綠色政權的客家大佬已成為台灣客家社會新的主流。然而﹐歷史告訴我們﹐除了附庸藍色或綠色政權的義民之外﹐以工農階級為主的廣大客家民眾﹐向來卻是高唱紅色的歷史戰歌。過去如此,未來也必定會是如此的。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