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陳國基:共建人才高地需具備起承轉合四元素
http://www.CRNTT.com   2024-05-09 00:56:09


嘉賓合影(中評社 段曉魯攝)
 
 
  第二是“承”,所指的是傳承。除了招攬人才以外,我們也需要培養人才,鞏固優良的高等教育體系,並傳承下去。憑著良好的教育基建、優秀的科研人才,以及雄厚的研究實力,香港是全球唯一擁有五所百強大學的城市,教學質量在多項國際比較研究中位居前列。
 
  我們會繼續鞏固香港作為國際教育樞紐的地位,由下個學年開始,將政府資助的專上院校的非本地學生限額提升到百分之四十。此外,我們將穩步增加“香港博士研究生獎學金計劃”的名額到每年400個,以吸引更多傑出人才來到香港進行研究。
 
  同時,我們致力加強與大灣區其他城市的經驗交流,推動香港與內地高等教育優勢互補、協同發展,為國家培養更多人才。在國家的支持下,香港浸會大學、香港中文大學和香港科技大學都已經落戶大灣區的內地城市,香港城市大學也正全力推進東莞校園的辦學籌備工作。
 
  第三是“轉”,我稱之為人才流轉。香港作為內地與世界各地之間的重要橋樑,全力推進人才“南下、北上”流轉。
 
  自去年十月起,香港註冊公司的外國人員可以在香港申請“北上”一簽多行簽證到內地。不論國籍,只要來到香港工作或開辦業務,成為香港居民就可以享受有關便利,體現香港的獨特地位。到今年四月底,已經有超過19 000宗“一簽多行”簽證申請獲批,有效期為兩年或五年,反映政策廣受歡迎。
 
  另一方面,國家移民管理局自本周一開始,將持有商務簽注赴港人士的留港期限,由七天倍增至14天,並將“南下”人才簽注的適用範圍,由大灣區內地城市擴展到北京和上海。有關措施將更便利內地商貿人員到香港進行商務活動,並吸引更多內地人才到香港匯聚交流。
 
  最後是“合”,也就是合作。大灣區各城市的優勢和定位不同,合作空間廣闊。今年一月,廣東省政府與香港特區政府簽署了《關於推進粵港人才合作的框架協議》,建立合作機制,促進兩地在人才培養、招攬、交流等方面的合作。
 
  我很高興知道,為了進一步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大灣區“9+2”城市今天將簽署合作備忘錄,共同加強大灣區為人才提供的服務,營造一個更有利人才“落地生根”的環境。
 
  展望未來,我充滿信心,香港與大灣區各兄弟城市將繼往開來,完善大灣區人才引進、培養、流動等方面的戰略布局,加快建設大灣區人才高地,為國家高質量發展作出新貢獻。
 
  最後,我祝願今年大會圓滿成功,大家身體健康、萬事如意。謝謝。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