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韓國專家李一衡評點中國經濟:反腐太重要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05-18 00:15:38


現任韓國對外經濟政策研究院院長李一衡(KIEP供圖)
 
  記者:中國作為全球經濟的一大引擎,其“新常態”會對區域乃至世界經濟產生怎樣的影響?

  李一衡:這是非常錯綜複雜的問題,不能一概而論。過去二十年來中國經濟的發展是和世界經濟的需求相吻合的,中國融入世界市場的時候給予了很多廉價勞動力,這帶動了世界市場很巨大的需求,特別是西方國家。中國的供應和世界的需求一起發展,這樣中國的周邊國家也會從中受益。

  但是這樣的模式到了2008年出現了轉變,因為中國國內生產效率的指標出現了問題。以前廉價勞動力擁有很強的工作效率,但是這樣的工作效率和所得工資完全不成正比,中國作為世界工廠,很多人已經對此提出了質疑。2008年的經濟危機讓美國和其他一些西方國家受到很大的衝擊,對於廉價勞動力的需求也減少很多,所以剩餘的勞力就開始轉向中國的內需市場,所以中國政府採取了很多例如投資基建等經濟刺激的政策來帶動內需市場,但是由於外部環境很不好,所以內需市場也無法完全支撐,而這樣的模式是不能可持續的,所以中國經濟現在已經慢慢放緩,這是非常理所當然的事情,而且和外部環境有著很大影響,所以我們不能單純從中國內部經濟因素予以評價。

  中國經濟的新常態是世界經濟泡沫性需求以及中國國內的過度投資逐漸回到正常軌道的一種過程。不過,我認為,中國經濟新常態面臨著兩個需要克服的問題。第一,中國要轉向消費驅動型的經濟模式,但是過去的消費都是由投資來帶動的,而現在投資已經回到了正常的軌道,那麼消費能不能維持一個正常或是較好的速度?這是一個很大的挑戰。第二,過去中國享有很大的人口紅利,但是這樣的時代已經過去,中國有些地區的失業率也很高且一些人長期沒有工作,這樣的結構性矛盾也相當突顯。

  從全球範圍來看,廉價勞動力如印度和新興國家持續流入,但中國過硬的勞動力已經減少,工資也逐步上漲,效率減低,中國的優勢也會逐漸被其它國家代替。因此,中國會失去很多過去的人口紅利和勞動紅利。於是中國盡快提升勞動力效率來彌補因失去廉價勞動力而產生的經濟“漏洞”。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