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習近平歷史機遇期論與兩岸歷史機遇
http://www.CRNTT.com   2018-09-03 15:30:34


 
  上海專家周天柱就此分析說:台灣為什麼抗拒統一,其實就一個原因,嫌大陸窮、落後。這裡的窮、落後,泛指廣義,不僅僅是經濟,還包括科技、民生、文化、意識形態等各方面。目前中國大陸的經濟總量已站穩了全球第二位。當我們在不久的將來經濟、科技、社會發展,乃至於在國際事務的發言權等各方面都超過美國;我們的朋友遍天下;大陸同胞的生活指數、幸福指數等均超越台灣。如果能做到這一切,到那個時候,還需要和台灣談統一嗎?“台獨”的思想根基整個被抽空了,再也無法欺騙島內同胞。對此我們充滿信心,在未來30年之內,能實現這樣的物質基礎、精神基礎和社會基礎。大陸真正實現全面崛起之時,就是“台獨”勢力必然覆滅之日。屆時一個很大的可能,是台灣人希望統一,希望加入中華人民共和國。在這裡可以預測一下,在未來5年之內,台灣同胞,尤其是年輕一代支持統一的比例,仍會有所下降。但在這之後,將開始緩慢反彈;而在10年之後會快速反彈。只要台灣青年一代的心態發生根本逆轉,台灣夢、兩岸夢、中國夢就一定能實現。⑤

  這樣的分析也說明一個道理,兩岸歷史機遇已經存在,識時務者為英雄,不管情願或者不情願,在大陸的主導下,歷史機遇終歸不會白白流失,終歸會成為解決兩岸關係問題的最後一把鑰匙。

  除了直接涉及的兩岸歷史機遇論述之外,習近平更為重要的是著力為兩岸歷史機遇期創造新的空間。其中,融合發展的論述以及具體政策的實施,就是最為典型的創造歷史機遇期之為。上海專家倪永傑向中評社記者分析融合發展帶來的機遇說:要做到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首先要通過更有效的措施保障兩岸人員往來與經濟合作,保障台灣民眾能夠在大陸的崛起中有更多的機會,在“一帶一路”倡議、“十三五”規劃、自貿區建設、海西經濟區等發展過程中更多地參與,把台灣民眾的發展前途和命運和中國大陸的發展結合在一起、融為一體,“當他們的個人、家庭、前途、未來都寄托在大陸的發展上,他們就一定會參與得更多,更有獲得感,也會更支持兩岸關係和平發展”。

  歸納言之,對於兩岸歷史機遇期:明識之、抓住之、分享之、共構之,大陸要主動,台灣要積極。這是習近平的最大期望。在開拓中國的歷史機遇期中,兩岸機遇期當然是重要組成部分,不可或缺。同樣,藉助中國歷史機遇期,抓住解決台灣問題的機遇,也是重要的內涵。

  四、判斷兩岸機遇發展變化的基本點

  2016年蔡英文民進黨執政之後,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進入了冷卻期,加之國民黨的實力大為消退,兩岸之間是否還存在轉機?是否還有發展的機遇?需要冷靜客觀地分析評估。

  習近平作出重大歷史性戰略判斷:中國發展仍然處於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我們最大的機遇就是自身不斷發展壯大。習近平從戰略的高度強調要把國內發展與對外開放聯繫起來,把中國發展與世界發展聯繫起來,把中國人民利益與各國人民共同利益結合起來。他指出,“和平發展道路能不能走得通,很大程度上要看我們能不能把世界的機遇轉變為中國的機遇,把中國的機遇轉變為世界的機遇,在中國與世界各國良性互動、互利共贏中開拓前進”。習近平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判斷基本點,也是兩岸機遇的判斷基本點。

  1,機遇仍然存在。按照習近平的機遇期思維,兩岸機遇關鍵在於大陸一方的信心與決心。當前,大陸對重大戰略機遇期依然牢牢掌握中,對自己的歷史機遇期也進入了全面開拓時期。雙重機遇期都在手中,宏觀的國際及兩岸關係格局沒有出現基本的改變,因此,完全可以清晰地看到,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雖然遇到挫折,但是,機遇仍然存在。儘管從現象來看,波瀾起伏,凶險萬變,但是從本質上來看,大陸有實力牢牢把握主動權,台灣沒有能力脫序而為。萬變不離其宗。

  2,機遇必然變化。同樣的,因為兩岸機遇是大陸的歷史機遇期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兩岸機遇不可能獨立存在,必然處在大陸的歷史機遇期之中。只要大陸的歷史機遇期日趨擴大,綜合實力不斷上升,主導兩岸機遇的能力就越是強大。相對於弱勢的台灣一方,如果拒絕兩岸機遇,可能就丟失所有的發展機遇,台灣同胞的發展意願如果被徹底阻擋,就會反作用於政黨政治,政黨輪替不是空話。加之大陸的作用主導,如是,新的兩岸機遇就會產生。

  3,機遇在於創造。兩岸的機遇從來就不是等待而來的,而在於創造,必須創造,敢於創造。從兩岸關係的經驗教訓中進一步認識和把握發展規律,認識和把握發展大勢,必能開創兩岸關係的新局面,從而開拓新的兩岸機遇。回顧兩岸關係歷史,為期30年的兩岸大交流的機遇和其中為期8年的兩岸和平發展的機遇,都是在歷史發展中的創造,也是創造中開拓的歷史機遇。

  4,機遇在於共贏。兩岸機遇的共贏不僅僅止於兩岸之間,而是反映在世界和平發展的進步潮流中。和平統一這個機遇,既造福兩岸,也為世界和平增添了新的動力,增加了促進世界進步的戰略機遇。兩岸機遇有利於中國的歷史機遇開拓,中國的歷史機遇又是世界機遇的新依托。這樣的兩岸機遇,絕對不是台灣哪一個政黨想要抵制就抵制得了的,更不是想要摧毀就摧毀得了的。

  在莎士比亞名著《哈姆雷特》第三幕第一場,出現了著名的“哈姆雷特之問”:Tobe,ornottobe:thatisthequestion。生存還是毀滅,這是個問題。如果不能掌握判斷兩岸機遇的發展變化的基本點,就會受困於這樣的“哈姆雷特之問”,彷徨不知所措,不知兩岸機遇何在,或者還在不在。

  中國評論月刊是兩岸關係的理論創新平台,作為該刊負責人,筆者曾經參與2005年的兩岸關係是否存在機遇的分析討論過程。2005年4月29日,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和中國國民黨主席連戰在北京舉行正式會談,會談後國共兩黨發布了《中國共產黨總書記胡錦濤與中國國民黨主席連戰會談新聞公報》。在此前後,台灣方面的民情民意發生了非常大的轉變,處在了變動期。如何判斷呢?當時,筆者預測2008年以後兩岸將進入和解期。當時的根據是:⑴兩岸人民高度對峙的情緒鬆弛下來了。⑵兩岸政黨的互動交流局面重新開闢了。⑶兩岸執政當局在尋找合作互動的空間。筆者公開呼籲,大陸必須有耐心、必須等待台灣人民的選擇。⑥現在雖然看來民進黨比較牢固地把握了政權,兩岸機遇似乎是空談。但是,筆者還是依照經驗要呼籲,等等看吧!從30年的兩岸交流歷史來看,台灣同胞不是愚昧被動的一群,他們是最懂得何為兩岸機遇,最擅長抓住兩岸機遇的一群。

  五,中美實力之辯與兩岸機遇期

  在中國大陸的經濟理論界,有一個論題引起各方關注甚至激烈的駁斥。緣由是清華大學國情研究院院長胡鞍鋼在2017年4月出席一場講座時表示,中國在整體上、尤其是在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和綜合國力上已經“超越美國,居世界第一”。他並強調,這是幾十年追蹤計算出來的結果。當然,這一說法不被經濟學界接受。

  胡鞍鋼後來接受《中國新聞周刊》專訪時辯解說,中國整體實力居世界第一,這是做過研究發表於《清華大學學報》,之後才對外公布,但要說明的是,這邊講的是整體實力,而非平均水平。中國的整體實力超過了美國,但勞動生產力還沒有達到。胡鞍鋼更反駁了西方學術界提出的“中國崩潰論”,他稱類似論調反映了西方意識形態的偏見,也反映了許多西方認識與理論的局限性;西方預言的破產,不僅是西方國家政治偏見的必然結果,也反映了西方主流學者對中國國情缺乏深入瞭解,對中國制度缺少基本耐心,對中國文化缺少基本包容。胡鞍鋼進一步說,從這十幾年的實際情況看,中國很多預測不是誇大了,而是保守了。“我們一直強調原創,而原創常常違反一般人的認識。這也驗證了有時候真理就是掌握在少數人手裡。”

  本文不會去討論胡鞍鋼的觀點正確與否,但是要指出,中國大陸與美國的實力發展與變化,事關中國的歷史機遇期能否得到確立,對兩岸機遇期是否得以存在也是影響巨大的。

  從GDP總量來看,根據世界銀行公布的數據,按現價美元計算,2016年中國的GDP為11.20萬億,居世界第二,美國為18.57萬億,尚有7.37萬億的差距,預測中國的經濟總量超過美國仍需十年以上的時間。在十九大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未來30年的發展藍圖:從2020年到2035年,“再奮鬥十五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從2035年到本世紀中葉,“再奮鬥十五年,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從世界發展史來看,人均GDP從8千美元到4萬美元,美國用時約26年,日本用時約31年,中國需要多久?根據普華永道的測算,2050年中國GDP為49.85萬億美元,美國為34.10萬億美元。基於世行估計的人口數據估算人均GDP,中國在2050年的人均GDP為3.73萬美元,美國為8.78萬美元,差距仍然巨大。⑦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