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讓農民從鄉村游發展中持續受益
http://www.CRNTT.com   2024-05-17 11:21:46


  中評社北京5月17日電/據新華社報導,河北臨城,山林采摘、河邊垂釣,讓遊客充分體驗田園樂趣;江蘇蘇州,田園綜合體落戶鄉村,多業態發展讓鄉村游煥發新活力;海南三亞,黎族歌舞、非遺體驗,鄉村旅遊文化味道濃……剛剛過去的“五一”假期,在火熱的文旅消費中,鄉村休閑旅遊持續升溫。各大平台預訂數據顯示,鄉村旅遊成為關注度較高的產品服務之一。

  歡聲笑語的休閑時光,紅紅火火的消費場景,背後是廣袤鄉村孕育的旅遊發展潛力。近年來,得益於農村基礎設施條件和公共服務不斷改善,鄉村旅遊發展提速。自然山水、田園風光、民俗非遺,感受民俗、品味鄉情、體驗農事,鄉村旅遊產品供給不斷豐富,產業體系加快完善,給遊客帶來更加個性化、多樣化的新體驗、新感受。

  多姿多彩的鄉村旅遊也帶動了農村經濟發展,為鄉親們提供了更多就業機會,帶動他們增收致富。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596元。支撐農民收入增長的一個主要因素是經營淨收入增長較快。受鄉村旅遊市場持續升溫帶動,農村居民人均第三產業經營淨收入增長14.1%。

  鄉村旅遊火爆的背後,也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例如,有的旅遊產品同質化嚴重,一些鄉村旅遊項目單純復制其他地方的經營模式,具有當地特色的文化內涵發掘不足,相似的農家樂、民宿、手工藝品店等,缺乏獨特性和創新性,難以讓“頭回客”變成回頭客。有的鄉村游過度商業化,損害了鄉村獨特的質樸風味和發展的可持續性;有的服務質量參差不齊,經營管理水平有待提高。問題的解決有賴於產業發展質效的提升。可喜的是,相關部門和地方積極強化制度設計,建機制、搭平台、樹品牌,努力構建全方位、多層次的鄉村旅遊供給體系,為鄉村旅遊發展注入新動能。

  從長遠看,在鄉村旅遊發展的大藍圖中還要細繪農民共享發展成果“工筆畫”。堅持農民主體地位,尊重農民意願,讓農民全過程參與到鄉村旅遊產業發展中,分享產業發展紅利。比如堅持農文旅融合發展導向,因地制宜發展鄉村特色產業;搭建平台,為鄉親們提供特色農產品銷售渠道;組織培訓,讓鄉親們得到家門口的就業機會……如此才能提升鄉親們的參與意識,自覺自願地“把村子打扮得美美的”,在宜居宜業的和美鄉村裡,過上更富裕更現代的生活。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