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網評:公共空間需要多些兒童視角
http://www.CRNTT.com   2024-05-13 11:03:09


  中評社北京5月13日電/網評:公共空間需要多些兒童視角

  來源:光明日報 作者:馬青

  近日,有媒體記者到北京數十個社區瞭解設施適兒化改造情況,走訪中發現,廣場上普遍放置的是成年人健身器材,無論功能、材質還是尺寸,都不適合孩子們使用。不少家長也呼籲增加適合兒童的娛樂設施,以兒童視角不斷推進適兒化改造。

  在社區的公共空間,最常見到的群體是“一老一小”,老人們遛彎、曬太陽,小朋友們玩耍。因此,社區改造中既要有適老化,也要有適兒化。進一步觀察會發現,相比成年人的多樣化選擇,孩子們的空間相對受到了更多限制。比如,給成年人使用的健身器材遠遠多於給孩子們使用的娛樂設施。大一點的孩子還能勉強把健身器材當成攀爬玩具,可對低齡兒童來說,那些“龐然大物”是必須遠離的危險區域。

  小區裡放置一個滑梯、秋千或增設一片挖沙池,就能成為小朋友們的“天堂”。其實,這些設施的價格不算多貴,無論是將其納入城市民生項目由財政出資,還是退而求其次讓有娃家庭眾籌,資金方面都不會是主要障礙。所以,問題的關鍵在於,公共空間的分配能不能照顧到兒童的需要。

  在一些老小區,公共空間本就狹小,有限的空間怎麼利用才更合理?也許有些人覺得,停車位都不夠,哪有地方讓孩子玩滑梯?也許還有人會說,想玩就自己買玩具去,再不行還可以去游樂場,為啥非要在家門口擠?因為這種思維慣性的存在,很多地方哪怕是公共空間夠大,也不會在空間分配上向幼兒傾斜,這就導致了低齡兒童的娛樂設施不夠用。換句話說,在價值排序上,兒童的排位決定了適兒化改造的進度。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