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從熊貓到漢語:俄羅斯民眾的“中國”
http://www.CRNTT.com   2024-05-17 17:23:35


  中評社北京5月17日電/據光明日報報導,“媽媽,快看!‘喀秋莎’出來了!(這麼可愛)不就是我嗎?”小女孩的聲音稚嫩卻異常興奮,不時轉頭看向媽媽,“索要”一個肯定的回答。眼前這一幕發生在俄羅斯莫斯科動物園裡,而小女孩口中的“喀秋莎”正是在俄羅斯出生的首只大熊貓幼崽,也是個“小女孩”。

  “喀秋莎”的爸爸媽媽是按照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與莫斯科動物園簽署的協議,於2019年4月抵達莫斯科的大熊貓“如意”和“丁丁”。莫斯科動物園園長阿庫洛娃說,大熊貓是和平與友誼的象徵,這只大熊貓幼崽是我們收穫的“俄中友誼果實”。

  “喀秋莎”於2023年8月出生。在它出生滿100天之際,莫斯科市政府專門在網絡上發起徵名投票活動,超過38萬人參與投票,最終“喀秋莎”這個源自蘇聯經典歌曲《喀秋莎》的動聽名字從10個備選名字中脫穎而出。事實上,當“喀秋莎”還在媽媽“丁丁”肚子裡的時候,便已得到俄羅斯社會的廣泛關注。自出生以來,從吃第一口奶到吃第一根竹枝,從學步到長牙,“喀秋莎”成長路上的每一步都牽動著俄羅斯民眾的心。在出生後的6個多月裡,“喀秋莎”一直和媽媽“丁丁”住在一間專門為分娩和產後初期養育準備的小型非展室內,廣大俄羅斯民眾只能通過網絡從莫斯科動物園方面獲取“喀秋莎”的視頻畫面和最新動態。

  3月8日,俄羅斯民眾終於盼到了和“喀秋莎”線下見面的機會。這一天,民眾早早便在莫斯科動物園的大熊貓館舍前排起長隊,很多人帶著孩子前來“圓夢”。此後,俄羅斯民眾對於“喀秋莎”的熱情絲毫不減,來動物園觀賞“喀秋莎”一家也成為很多家庭的假日休閑項目。而經常會出現的情況是,觀賞完大熊貓的小朋友任憑家長百般催促,依然在館舍前不願離去,甚至會哭鬧著想把“喀秋莎”帶回家。這時,用“喀秋莎”系列紀念品安撫孩子,就成了家長們屢試不爽的妙招。

  阿庫洛娃介紹說,毛絨玩具“喀秋莎”是等比例復刻品,軟軟的、毛茸茸的,非常可愛。除毛絨玩具外,系列紀念品還包括各類日用品,如T恤、運動衫、馬克杯、冰箱貼、徽章和手提袋等。早在今年1月,莫斯科地鐵公司特別發行了印有大熊貓幼崽“喀秋莎”圖案的電子交通卡。可以說,大熊貓已成了很多俄羅斯人與中國結緣的重要橋梁。

  還有很多俄羅斯人因學習中文與中國結緣,第四屆“漢語橋”世界大學生中文比賽全球總冠軍安娜便是其中之一。經過多年努力,如今的安娜已經成為俄羅斯介紹中國文化和中文教學方法的頭部博主,各平台粉絲累計超過100萬。她還創辦了俄羅斯最大的網絡漢語培訓機構,培訓各年齡段學生累計逾4萬人。

  二十多年前,安娜在父親的指引下開啟了學習中文的旅程。如今,在安娜的熏陶下,她的雙胞胎女兒自幼學習中文、接觸中國文化,覺得寫漢字、念古詩、唱童謠都很有趣,並在去年的“漢語橋”全俄小學生中文秀上拔得頭籌,這也印證了那句老話——“興趣是最好的老師”。4月20日,安娜帶著雙胞胎女兒參加在莫斯科548學校舉行的“國際中文日”慶祝活動,讓她們感受中文的魅力。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