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代理媽媽”的母親節禮物
http://www.CRNTT.com   2024-05-12 10:55:43


  中評社香港5月12日電/康乃馨盛放的季節里,51歲的張清秀一早便被孩子們的母親節祝福所感動。“張媽媽!我愛你!祝你母親節快樂!”簡單真摯的文字承載著孩子們的無限愛意。儘管孩子們年齡各異,但他們都曾是廣西南寧市賓陽縣的留守兒童。

  “這個今年已經讀高中了,這個前幾天還來看望我了……”她自豪地細數著每一位曾經幫扶過的孩子,默默關注著他們的點滴成長。

  新華社報導,今年是張清秀義務成為“代理媽媽”的第12個年頭。2000年,她從廣東務工回家過年時,發現兒子看她的眼神陌生又緊張。那一瞬間,張清秀心裡很難過。隨著年齡增長,孩子孤獨感越來越嚴重,2010年她決定留在家鄉,讓孩子有一個溫暖的家。

  看著村子裡越來越多的留守兒童,她萌生出組建一支“代理媽媽”志願服務隊的想法。“最初我們衹有五個人,在村裡的活動室組建了留守兒童之家,給孩子們提供一個學習和玩耍的樂園。”回憶起服務隊最初的樣子時,張清秀說。

  在孩子們心中,張清秀是一個溫暖又嚴厲的“媽媽”。溫暖的是,她會帶著孩子們一起做蛋糕、玩遊戲。“在許多孤獨的時光里,感受到了‘媽媽’的溫度。”一個孩子說。嚴厲的是,對一些孩子們表現出的苗頭性問題,她會立馬指出,引導改正。

  “被我撞見在一些危險的池塘邊玩水,他們只要看見我,我都不用說話,他們就會立馬離開。”張清秀說,自己在孩子們心中的威嚴形象,為她正確引導孩子們提供了幫助。這份威嚴是建立在“平等聆聽”孩子們心聲之上,她不僅時時刻刻這樣要求自己,也經常跟團隊里的“媽媽”們交流心得。

  在雙方自願的基礎上,“代理媽媽”與身邊的留守兒童建立起“一對一”“一對多”或集體形式的結對幫扶機制,成為孩子們的“監護代理人”。沒有硬性的拜訪次數,“代理媽媽”隨時都可以瞭解孩子的學習生活近況和心理需求,輕輕撫摸額頭或是給他們一個擁抱;留守兒童們也會傾訴自己的心事煩惱。

  經過十餘年的努力,在婦聯等單位的指導和幫助下,賓陽縣先後建立起34支“代理媽媽”隊伍,800多位“媽媽”加入了志願隊伍,結對幫扶了1500多名留守兒童。隊伍壯大的同時,“代理媽媽”們也定期組織培訓,與社工團隊交流經驗,為農村留守兒童的成長助力。

  現在,村裡碰到棘手的教育問題,第一時間都是想到找“代理媽媽”。這讓張清秀很欣慰,她說:“孩子和老人,願意聽我們的建議,就是我最開心的。”

  在賓陽縣中華鎮育才小學,這裡有一半以上的孩子都是留守兒童。“代理媽媽們經常進校園帶孩子們做活動,讓孩子們心裡有了多一份的依靠,他們也知道遇到問題可以找他們的這些‘代理媽媽’們。”校長李乃偉說,學校和社會共同的關注,才能讓留守兒童的成長更有保障。

  “我們最願意看到的,就是孩子們健康、快樂長大。”這是張清秀母親節的願望。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