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文明的驛馬”——中俄在文學中遇見彼此
http://www.CRNTT.com   2024-05-17 17:55:22


  中評社北京5月17日電/據新華社報導,“啊,春天沒有盡頭也沒有邊疆!無邊無際的還有理想……”前不久,在北京外國語大學舉行的第七屆“我記得那美妙的一瞬”詩歌朗誦會暨第二屆北京高校俄羅斯經典詩歌朗誦比賽上,選手們聲情並茂地演繹一首首膾炙人口的俄羅斯名篇佳作,贏得現場陣陣掌聲。

  “學生們踴躍參賽並展現出極高的水準。這充分表明,俄羅斯文學對當代中國青年依然具有強大的吸引力。”中國俄羅斯文學研究會理事、北京外國語大學俄語學院教授黃玫說。

  情感的共鳴

  20世紀初,俄羅斯著名詩人、作家普希金的小說《上尉的女兒》被翻譯成中文出版,這是第一部以單行本形式出版的漢譯俄羅斯文學作品,因此被一些學者認為是俄羅斯文學在中國譯介和傳播的起點。

  從普希金到果戈里、托爾斯泰、契呵夫等,此後一個多世紀,一批俄羅斯文學巨擘的作品被譯介到中國,歷經時間的檢驗,影響了一代代中國讀者。

  “我父母中學時都學習過俄語,在他們世界觀和價值觀建立的過程中,深受俄羅斯經典文學和蘇聯文學的影響。”出生於上世紀60年代末的黃玫說。

  黃玫至今清楚地記得,初中時讀完小說《卓婭和舒拉的故事》後感受到的巨大震撼。“我被一種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所感染,我走出家門,冒著小雨走了很久,難以平復心中的激動之情。”

  自幼熱愛文學的黃玫,大學學習俄語專業。博士期間,她選擇了俄羅斯文學作為研究方向。

  黃玫的俄羅斯文學翻譯之路,起源於博士期間參與導師所主持的果戈里作品《狄康卡近鄉夜話》的重譯項目。“我非常感謝當時導師對我的信任。”她回憶說。如今近三十年過去,她的譯著已達數百萬字。

  “俄羅斯文學對我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黃玫說,“俄羅斯文學體現出的對生活的熱愛、對家國的眷戀和對道德的追求等,與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價值觀相契合,因此中國讀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俄羅斯文學,並引發情感上的共鳴。”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