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 
中評月刊:共同富裕目標與小農戶發展問題

http://www.CRNTT.com   2024-04-28 00:03:29  


 
  表2:城鎮按行業分的就業人員每週工作時間構成

  從綜合工作的不穩定性質、工作收入、生活成本和基本生活保障等幾方面來看,中國大部分農民工在城市實現長久就業和長久定居仍舊缺乏制度性保障。不少人在遇到生活就業困難時主要借助親緣網絡來托底並解決問題。根據《中國人口和就業統計年鑒2021》提供的資料,2020年城鎮失業人員中有一半以上尋找工作的方式是委託親戚朋友介紹,其中初中文化程度人員有超過65%委託親戚朋友介紹工作,小學文化程度人員有超過73%委託親戚朋友介紹工作,由於大部分農民工都是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可以想見他們尋找工作也必然主要依靠親戚朋友介紹幫助。然而,親戚朋友的幫助始終是有限的,依賴親戚朋友在城市立足並不現實。商品經濟思維的泛化會沖淡親緣關係紐帶的作用,實際上,在“包工頭-雇工”的模式下,即使雙方具有親緣關係,起支配作用的仍然是商品經濟邏輯。在這種支配邏輯下,包工頭是否願意雇傭某位親屬作為其雇工,也視雇工的勞動能夠為雇主創造的價值大小而定。

  退一步並單就鄉村內部不同勞動者的發展前景來看,縱使有一部分人能夠通過進城就業明顯提升收入,同時有較大比例的人衹能在鄉村繼續從事低收入的生產,這樣的收入分化結果也並不符合實現共同富裕的目標⑥,反而可能是貧富差距擴大的表現。中國完成脫貧攻堅任務之後推進實現實質性共同富裕,必然要求盡可能做到“一個都不落下”,底線要求是確保不發生規模性返貧現象,其次要盡可能地提升鄉村最低收入群體的收入,而不是重點關注和支持其中的收入冒尖者。當前留在鄉村的多是分散於廣大小農戶中的老幼群體,以及需要留村照顧兒童的婦女、某些身體存在疾病或殘疾的人員以及對這些人的照料者,未來隨著農民工群體的老齡化,還會有源源不斷的大齡和老齡農民工返鄉,重新成為在鄉村從事生產的小農戶一員。推進實現實質性共同富裕應重點關注這些群體,重點關注並支持小農戶發展就是關注並支持這些群體的發展。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