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智囊闊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中評智庫:兩制台灣方案研究基礎厚

http://www.CRNTT.com   2023-10-04 00:01:01  


 
  鄧小平同志是中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他把中國共產黨人在追求國家統一中的政治智慧高度凝練,形成了實現國家統一新方案——“一個國家、兩種制度”,即“一國兩制”思想。也就是在完全統一後的中國國內,大陸堅持社會主義制度作為整個國家的主體,同時允許台灣、香港、澳門保留資本主義制度。“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思想一經提出迅速引起廣泛反響和研究。大批學者投入到“一國兩制”台灣模式的研究中來。特別是“一國兩制”在香港和澳門的實踐,為“一國兩制”台灣模式研究提供了非常好的參照。雖然“一國兩制”在香港的實踐中經歷了一些波折,但可以肯定地說,“一國兩制”在港澳仍然是最深入人心的政治理念。

       二、“兩制”概念的釐清與“兩制”方案基本框架

  人類社會自產生以來經歷並衍生了多種社會制度。封建制度、資本主義制度、社會主義制度都是人類社會重要社會制度形態之一。20世紀初俄國十月革命爆發以及蘇聯的誕生,標誌著人類社會一種新的社會制度——社會主義制度的誕生並成為一個世界級現象。縱觀20世紀的絕大多數時間,世界範圍內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之間的鬥爭成為20世紀世界歷史發展的主旋律,影響著全球大多數國家內部的經濟政治生活選擇和國家間關係的性質、狀態與演變。也可以說,作為20世紀世界兩大主要社會制度,資本主義制度與社會主義制度之間的關係及其影響無處不在。

  (一)“兩制”概念的釐清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世界上有四個國家即德國、越南、中國、朝鮮半島,長期未能完成國家完全統一。其中一個最為關鍵因素就是涉及到了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兩大政治制度或兩大意識形態鬥爭的影響。這四個地方在冷戰初期正是世界資本主義陣營與社會主義陣營鬥爭的最前沿。你死我活的社會制度之爭成為阻擋這些國家和地區完成國家統一的關鍵因素。國家統一問題也就印上了深深的社會制度之爭或意識形態之爭的烙印。儘管如此,追求國家統一仍是這些國家和人民的重大歷史任務,也是義不容辭的責任。這四個國家當中,越南通過戰爭最終於20世紀70年代完成了南北統一;德國在20世紀90年代初冷戰即將結束時以和平的方式完成了東西德統一。作為內戰和冷戰遺留問題,朝鮮半島和台海兩岸依然面臨著結束政治分歧、完成國家統一的歷史重任。而這種政治分歧當然包含著兩種社會制度——社會主義制度與資本主義制度之間的分歧與矛盾。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