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頭條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中評月刊:中國國民黨深層危機與未來發展

http://www.CRNTT.com   2024-05-04 00:05:01  


 
  面對這一趨勢,國民黨的高層應該思考,如何運用目前“立法院”的脆弱優勢,結合民眾黨,儘快修改“總統”選罷法,改為兩輪選舉制。可是,即使如此,兩輪選舉制就可以幫助國民黨脫離困境嗎?以一般的分析,由於民眾黨這次的選票,多數都是由年輕選票與傾綠選票轉過來,這兩種類型的選票即使進入兩輪制選舉的第二輪,由國民黨與民進黨對決的狀況,民眾黨的選票能否較多轉向支持國民黨,也不一定。換言之,即使進入第二輪選舉之局,就目前台灣整體的選票結構來看,國民黨依然佔不到有利的位置。然則以目前的國民黨權力當局的思維慣性,將會往何處去呢?國民黨找得到活路嗎?

      二、國民黨是如何檢討敗局的?

  這次選後,由於還要進行“立法院長”選舉,迄今為止,國民黨還無暇正式展開敗選檢討。然而從選後朱立倫主席的簡短講話,所指出的三大敗選主因,包括藍白合未成功、兩岸論述及下架貪腐訴求不敵國家機器,也許已經可以窺見國民黨的基本檢討方向,而其中最值得注意的,便是朱主席將“兩岸論述”視為敗選的主因。朱主席這樣的說法到底是什麼意思呢?如果國民黨的敗選檢討順著這樣的思路發展下去,他們可能會做出什麼結論呢?

  在這次選舉中,國民黨所呈現的兩岸論述,究竟具有什麼樣的內容?如果簡單歸納一下,大概是這樣的一個思路:國民黨認為自己可以帶來和平,而民進黨衹會把台灣帶向戰爭。國民黨認為他的和平論述是由下列幾個論述構成:首先是所謂的“中華民國憲法”的九二共識(“憲法九二”)、“親美”這兩個命題構成的政治框架,然後是“備戰”以求和平的主張,即主張“備戰才能避戰”。在這樣的框架下,國民黨認為就足以緩和兩岸的緊張局勢,讓兩岸回到馬英九時期的兩岸交流架構,恢復兩岸交流與經濟榮景。而擔任“副總統”候選人的趙少康先生也曾對這樣的框架提出過一些補充,比如說國民黨不會在這一框架下與北京談判統一問題等等,國民黨高層也一再強調,國民黨絕對不是一個“親中、統一”的政黨。選後,當《華爾街日報》提出類似“親中”政黨之質疑,並以此為國民黨敗選原因時,國民黨高層也立刻提出國民黨絕不“親中”的反駁。因此,我們的確可以以“憲法”九二、親美、不親中、不談統一、備戰、有和平意願”幾個關鍵詞,勾勒出當前國民黨此次選舉的兩岸與“和中”論述架構。

  然而這樣的論述,與另外兩黨的兩岸論述究竟有什麼差別,以致國民黨會認為這樣的兩岸論述會成為敗選主因呢?從三黨選舉期間的兩岸論述對照來看,三黨都同樣認為親美備戰才能獲致兩岸和平,這個論述三黨高度一致,沒有任何不同。三黨也都同樣一再表述絕對不與大陸談判統一,這好像也沒有任何歧見。特別是趙少康以所謂“深藍”的形象,公開講出不談統一的話,這更是具有“指標”性的意義。如果要論“和中”的意願表達,民眾黨好像也與國民黨保持一致立場,即使是賴清德也一再強調,甚至認為他才是最能保障兩岸和平的人,這點主張似乎也沒有分歧。那麼如果要說分歧,能具體說的,看來也衹有國民黨仍然主張九二共識,而賴與柯都不同程度地拒絕接受九二共識這一點而已,不是嗎?如果國民黨還要說他的兩岸論述是敗選原因,除了這一點,大概也衹能說,它總是被貼上“親中、統一”的標籤吧!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