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頭條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中評月刊:如何應對與穩定台海局勢

http://www.CRNTT.com   2024-05-05 00:02:07  


 
             四、兩岸關係面臨的可能挑戰與風險

  賴清德的上台,改變不了台灣是中國一部分的事實與法理地位,改變不了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大方向,也改變不了兩岸最終走向統一的大趨勢。當然,如前所述,民進黨開啟第三個四年執政,無疑將使得兩岸關係面臨不小的風險與挑戰,兩岸在台灣“國際活動空間”問題上將面臨激烈交鋒。未來兩岸關係或將面臨以下三大方面挑戰:

  其一是台灣島內的“去中國化”。在韓國瑜當選“立法院長”與立法機構中民進黨難以通過“法案”方式推進“去中國化”的情況下,賴當局很可能通過行政手段繼續在文化、教育、社會意識及媒體宣傳等方面,在台灣社會持續、深入推行“去中國化”的政策,包括出台“去中華民國化”的政策,特別是在台灣民眾中形塑“台灣是台灣、中國是中國”、“台灣不是中國一部分”的社會意識。

  其二是“台灣國家化”。賴當局將更少提及“中華民國”或與“中國”有關聯者的任何概念、文字與印象,進而不僅在內外政策層面形成“台灣是一個國家”,或“中華民國台灣”是一個“國家”的社會意識與政策符號,而且在國際社會形塑“台灣是一個民主國家”的國際假象,特別是在台灣民眾的集體意識裡著力打造“台灣是民主國家同盟成員”的“身份認同”,為“台獨建國”做好社會意識的鋪墊工作。在對外關係中,或推動設立以“台灣”為名的“代表處”;或以“台灣總統”名義參加相關視頻會,或發表外宣文章,或接見訪客。

  其三是“‘台獨’國際化”。包括:一是大力發展與美、日及歐洲國家的實質關係。提升雙方政經官員互動的層次與頻率,賴與美方重要機構包括國會進行視頻連線,美國重要官員竄訪台灣;台灣當局深度參與美國的“印太戰略”,成為“重要夥伴”;美台協商與簽署經貿協議;軍事上,雙方軍事合作持續向深度發展,如進行聯合軍演、美方大規模培訓台灣軍隊。二是派員參加第三屆“全球民主峰會”,或其它類似國際會議,謀求參加CPTPP。三是繼續謀求“參與聯合國”與世界衛生大會等多邊國際組織等。四是在美國支持下,推動形成“台灣有事就是國際有事,台灣問題就是國際問題”的話語,構建“‘台獨’國際化”的法理基礎。蔡英文第二任開始強化推進“台獨”的國際法論述,歪曲聯大第2758號決議是重點之一。瑙魯於2024年1月首次引用聯大第2758號決議的一個中國原則宣布與台灣當局“斷交”後,美國在台協會主席羅森伯格就呼應聲稱,“聯合國第2758號決議文並沒有決定台灣的地位,沒有排除任何國家與台灣建立外交關係,也沒有排除台灣有意義的參與聯合國體系。美方非常失望看到聯合國第2758號決議文的內容被曲解,並被用來作為對台施壓工具,不但限制台灣在國際舞台上發聲,同時也衝擊台灣與其他國家的外交關係”。⑨賴清德上台後可能會極力游說美國及其盟友,在第2758號決議的國際法戰場上支持台灣當局。羅森伯格採用的論述,即“聯合國第2758號決議並沒有決定台灣的地位”的言論,未來可能會被頻繁引用於各國和議員“挺台”的一系列聲明、聯署和法案中。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