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孫立平:危機提出了一個真正的問題

http://www.CRNTT.com   2009-03-04 09:03:51  


清華大學社會學教授孫立平。
  中評社北京3月4日訊/此間《經濟觀察報》昨天登載學者孫立平的文章“危機提出了一個真正的問題”。文章說,在中國改革開放30年中,以經濟危機方式呈現的挑戰,這還是第一次。在這樣的情况下,對我們目前所面臨的問題做出恰如其分的判斷和評估是非常重要的。其中尤其重要的,是這次金融危機對我們的挑戰,在短期的意義上和在長期的意義上可能是有著明顯區別的。對于這一點,我們必須要有清醒的認識。只有在此基礎上,立足長遠,面對眼前,才能對這場危機做出正確的應對措施。文章進一步闡述如下:

  在此提出短期和長期問題的意義,首先就在于,對于危機在短期意義上的嚴重性,以及在短期意義上應對的困難性,不能估計過分,尤其不能只顧眼前,而采取貽害長遠的應對措施。爲此,有三個問題是需要做出準確判斷的。

  第一,對危機本身的嚴重性要有恰如其分的估計。這次金融危機的嚴重性無疑是顯而易見的,有人說是百年一遇,有人說是繼上世紀30年代大蕭條之後最嚴重的一次。這樣的形容也許都對,但儘管如此,這次危機對中國經濟影響的程度,還是要恰如其分地判斷。其中最重要的,是危機的反向傳導過程以及由此形成的惡性循環會不會出現。

  我們知道,這次金融危機在美國是沿著 “次貸危機—金融危機—實體經濟危機—社會危機”的順序傳導的。在中國,則是直接發生在實體經濟的層面,幷引發包括失業在內的種種社會問題。這都是一種正向的傳導過程。而且由于這次金融危機有一種波浪式推進的特點,這種正向傳導過程可能會多次發生。但就中國來說,只要反向傳導的過程不發生,危機對中國經濟的影響就是有限的、溫和的。這裏的反向傳導,最主要是兩個環節,一個是實體經濟危機向金融危機的反向傳導,即大量企業破産倒閉,導致銀行大量壞賬的出現,金融業不能正常運轉(尤其是房地産業);另外一個環節就是社會危機、社會問題向金融危機和經濟危機的反向傳導,主要是失業和社會預期反過來影響實體經濟或金融體系的正常運作 (這在歷史上都是由先例的)。無論是從中國經濟本身的情况來看,還是從中國政府采取的應對措施來看,上述的反向傳導過程都不太可能完整發生。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