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財經科技

數字化時代,實體書店探步向前

2024-05-14 11:45:18
北京中關村圖書大廈舉辦的互動體驗活動上,孩子們在學習瞭解與繪制瓦當。記者 韓寒攝/光明圖片
  中評社北京5月14日電/據光明日報報導,今年“五一”假期,伴隨游人出行,不少地區實體書店迎來客流小高峰。

  近年來,實體書店的到店客流和營業額,對比過去都有明顯增長。

  然而,影響這一行業持續健康發展的隱憂,卻並未消除——全民數字化閱讀率持續攀升,紙質閱讀時長與數字閱讀時長相比,差距明顯;圖書零售渠道繼續分化,電商的低價圖書銷售模式,擠占實體書店生存空間;定位不清,差異化發展道路不明,一些小的書店難以為繼。

  “整體平穩,但挑戰重重。”中國書刊發行業協會理事長艾立民在2024中國書店大會上談及發行行業態勢時如此形容。

  數字化時代,實體書店如何探索自身生存發展之道?記者就此展開調查。

融入文旅,從“網紅”到“長紅”

  天光雲影,古道白馬。

  坐落於雲南大理劍川縣沙溪古鎮的先鋒沙溪白族書局,在晨光中迎來了新的一天。

  “800平方米的書店,目之所及都是人。今年‘五一’假期,每日有3000至4000名客人到訪,多數是全國各地來的遊客。店內銷量較好的,是瓦貓等富有當地特色的文創產品及展示當地歷史文化的書籍。”書局店長楊江告訴記者。

  書局於2020年8月正式營業,與一般“網紅”書店開業一段時間後客流量驟減不同,先鋒書店,這家開在雲南大理的鄉村書店,雖地處西南邊陲,卻獲得了持續的人氣。

  “網紅”如何變“長紅”?秘訣在於選址及當地文旅部門的不懈努力。

  作為中國歷史文化名鎮,沙溪古鎮是茶馬古道上唯一留存的集市,風貌保存完整。其地處大理、麗江、香格里拉三大旅遊區之間,有吸引遊客“再添一站”的潛力。當地通過古鎮保護修復行動,一手抓修繕,一手抓建設,在保留經典建築、街道肌理的同時,將網絡等現代化設施引入古鎮,為產業開發提供便利。

  此外,沙溪專注打造白族文化IP,深挖茶馬古道資源,形成了文旅消費“一體化”新格局。書局,也因此乘上了文旅發展的“東風”。

  近年來,書店進駐鄉村的步伐明顯加快。

  甲辰暮春,浙東會稽山水間,在一座延伸至湖面、近萬平方米的島嶼上,原取水廠的空間被改造成圖書區、魯迅研究特展館、文創館和咖啡館,加上原有喬木,一個山水園林式的文化空間渾然而成。

  在這個文化空間周邊,各類業態齊全——魯鎮街區、社戲劇場、自然風光、特色餐飲、酒店,都在步行可及範圍內。最重要的是,這裡離柯岩風景區不足5公里,書店開設在此,便能從景區遊客中獲得潛在客流。

  當地文旅集團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浙江“千萬工程”造就了萬千美麗鄉村。在當前鄉村振興的時代感召下,書店等文化空間已經成為鄉村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

  “官方支持能為書店運營減輕經濟負擔,讓我們更加專注於書店的文化內容建設。而一家好的書店,也能成為一個地區的文化地標甚至文旅名片,吸引遊客到訪。某種程度上,書店與文旅相互成就。”柯橋先鋒鑒湖書店店長劉雅婷說。

試水直播,多元業態助經營

  2023年圖書零售市場年度報告顯示:短視頻渠道超過垂直及其他電商,成為第二大圖書銷售渠道。實體書店渠道碼洋進一步下降,從2022年的15.30%降至2023年的11.93%。圖書的網絡銷售渠道,從早期的貨架電商為主,發展到現在以短視頻電商為流量高地。

  面對“來勢汹汹”的直播帶貨與短視頻銷售,實體書店是參與還是不參與?

  營業20餘年,布衣書局在北京古舊書行業頗有名氣。書局創始人胡同告訴記者:“布衣書局接觸直播較早,有意識地將直播與銷售聯繫起來是在2020年春節之後。”

  堅持直播4年來,通過直播達成的銷售額已占布衣書局流水的一半以上。直播成為不可或缺的銷售模式。

  “2023年,我們從每天一場變為每天兩場,每場直播成交量在100至200單之間。單場銷量最佳的是與三聯書店聯手的直播,實洋超過了58萬元。”胡同回憶。

  “隨著越來越多人介入直播,單場直播瀏覽量已從3000人下降到了1000人左右。小書店宣傳渠道有限,粉絲增長緩慢,銷售後勁就不足,這是當前面臨的瓶頸。”胡同說。

  如何提升小型實體書店的盈利能力?胡同認為,不僅要在物理空間內“+”業態,還要在新技術新手段應用方面“+”業態,通過社交媒體保持與讀者的密切聯繫。

  對年營業額在數千萬元級別的大型書城而言,直播是其嘗試多元化經營的路徑之一。

  2024年3月底,中關村圖書大廈重裝開業。“我們的營業面積在5000平方米左右,匯集圖書15萬餘種,選品結合北京市海淀區的特質做了精心安排。一層為科技類圖書,二層為人文社科類圖書,三層為兒童及教輔類圖書。雖以圖書為主業,但科技產品、文創、咖啡、少兒教育等業態我們都有。”圖書大廈文化事業運營中心主任李薇介紹。

  “目前書店主要收入來源還是書籍發行和實體店面銷售。”李薇說,“此前3個多月的閉店期內,我們一直在嘗試直播。目前這部分收入還沒形成足夠大的規模,但未來我們會積極探索如何提升流量,加強與在線讀者的互動。”

  李薇認為,數字化時代,實體書店很難與電商爭低價、與短視頻平台爭流量。書城目前能做的就是立足圖書本身,不斷對空間進行升級——不只是購書場所,更要打造集閱讀與文教休閑等功能為一體的沉浸式文化空間。

  “直播銷售圖書的銷售邏輯和渠道成本與傳統出版業完全不同。”中信出版集團執行總編、內容電商總經理方希分析,“直播利潤比較依賴‘爆款’,但書店並不是只靠賣暢銷書來支撐整個業務規模,二者盈利邏輯有本質區別。直播需要投入大量人力,通過直播紅人獲取流量則需要支付傭金,這些都是成本,會降低出版發行行業應有的利潤空間。”

  中信出版集團從2022年3月開始布局直播,目前相關賬號已做到了行業頭部,大眾圖書直播間也已實現全面盈利。方希認為,雖然電商和短視頻平台深刻改變了人們的消費習慣,但實體書店是否參與直播,一定要基於理性的商業決策,願意投入多少、盈利預期是多少、對業務的整體戰略定位如何,這些都需要考慮清楚。

不斷創新,獲得更多讀者

  坐落於北京城中軸線上的新華書店地安門店·為寶書局,已有近百年歷史,“為寶”取自古語“惟善以為寶”。2023年4月,經兩年籌備,在保留原中西合璧磚混二層建築風貌的基礎上,書店重裝亮相。

  約500平方米的營業面積內,陳設有中軸線主題、少兒、社科在內的千餘種圖書,覆蓋圖書、文創、展覽、咖啡等多種業態。最引人注目的,是書店與聯想集團合作開發的“聯想AI人機共創藝術空間”——只要輸入一句話,人工智能就會自動生成相應的畫面。讀者如果覺得滿意,可以通過打印機將畫面打印成明信片帶走。

  “在書店進行轉型升級籌劃時,我們的思路很明晰。一是要在中軸線這個概念上下足功夫;二是要通過各種新科技讓書店年輕化、專業化,吸引更多讀者;三是要設立文化活動空間以便開展更多文化閱讀活動。”北京市新華書店市場運營部主任閆瑩告訴記者。

  地安門店過去的定位是社區書店,服務對象是家長和中老年群體。重裝後,書店希望覆蓋年齡跨度更廣的群體。

  走進順義城區最大的少兒親子書店“著迷星球圖書島”,記者仿佛置身於一個奇幻世界。

  近千平方米的空間被設計成了一條街道的樣子,公共空間是餐飲售賣和休息區,13間為不同年齡段孩子打造的主體閱讀房,環繞街道分布——太空宇宙、兒童文學、幼兒啟蒙……來這兒的孩子總能找到一個契合自己的閱讀空間。

  “書店開在郊區寫字樓,與城區相比人流量先天不足。但我們力所能及地增加用戶的黏性,通過給孩子打造沉浸式的閱讀空間、提供優質閱讀服務、組織豐富多彩的活動,從而留住每一位顧客。”書店創始人朱莉告訴記者。

  在獲得穩定的親子客戶群體後,朱莉開始思考如何拓展讀者年齡層,獲得“組合客流”——書店最繁忙的時候是周末,平日裡書店空間就閑置下來了,能不能面向周邊中老年社區居民,提供一些文化服務?目前朱莉正在嘗試組織一些中老年閱讀活動,吸引更多人來書店。

  “衹有好看的外觀和內部裝飾遠遠不夠,實體書店必須不斷創新,有自我造血功能,才能長遠地走下去。”朱莉說。
電腦版移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