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財經科技

北京來論:台灣經濟風險正不斷累積

2024-05-07 00:10:06
中國社科院台灣研究所研究員張冠華(中評社資料圖)
  中評社北京5月7日電(作者 張冠華)長期以來,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為台灣經濟發展提供了安定環境和強勁動力。但民進黨重新執政以來,拒絕承認“九二共識”,頑固堅持“倚美謀獨抗中”路線,導致台海局勢持續緊張,台灣經濟發展的政治風險不斷累積。同時,民進黨當局謀求兩岸經濟脫鈎並試圖融入外部勢力構建的供應鏈韌性體系,強力阻礙兩岸經貿合作,加劇了島內產業失衡與社會矛盾。2024年台灣“大選”後民進黨繼續執政,若強化“謀獨抗中”路線必將升高兩岸關係緊張,加劇台灣經濟發展風險。

  一、“台獨”加劇台灣經濟發展風險

  2016年民進黨重新執政以來,不斷強化“倚美謀獨抗中”路線,全力配合外部勢力“以台制華”戰略,加劇台海緊張局勢,使台灣經濟發展的政治風險不斷累積。

  台海局勢緊張惡化島內投資環境。台灣地區屬於典型的外向型海島經濟體,對外貿易額超過GDP總量,製造業產品主要依賴出口,能源和生產所需原物料幾乎全部仰賴進口,台海形勢和平穩定是台灣經濟發展的基本保障。但民進黨重新執政後,拒絕承認“九二共識”導致兩岸兩會協商停擺,加力推動“台獨”分裂活動,全面配合外部勢力打“台灣牌”,導致台海局勢日益緊張,台灣經濟發展的不安定因素加快累積。尤其是2022年美國眾議院議長佩洛西竄訪台灣引發台海局勢高度緊張,島內許多廠商接到跨國公司關切,要求建立防止供應鏈中斷的備案。據台灣地區美國商會的一項調查顯示,佩洛西竄台導致的兩岸關係緊張,使部分在台美商在運輸、保險費用增加、商品延遲等受到衝擊;若台海緊張局勢持續,近半數的企業在台營運將受到影響。另據2023年島內對營業收入規模千億新台幣以上企業CEO的調查顯示,企業家最擔心的變數是地緣政治衝突的不確定性,從而加快對外投資布局。2016年以來,台核准的對外淨投資額(對外投資減去吸引外資額)迅速擴大,由2008-2015年累計26.9億美元迅速擴大至2016-2023年的累計204.2億美元,增長7.6倍。

  在全球地緣政治緊張形勢下,民進黨當局將半導體等優勢產業地緣政治工具化,增加台產業發展面臨的政治風險。近年來,隨著新一輪新技術革命快速發展,台積電等島內半導體產業在全球供應鏈中的地位快速上升。民進黨當局力圖將台半導體等優勢產業打造為“護台神山”,以增強外部勢力干預台海的經濟動因。但民進黨當局不斷製造兩岸關係緊張局面,進一步放大台灣優勢產業的政治風險,引發各重要國家和地區對高度依賴台半導體等產業的憂慮。美西方在增強供應鏈韌性過程中,不僅未將台灣納入“友岸外包”,反而視為“危岸”,施壓台商將部分下游生產據點移向“友岸”,並要求台半導體等供應鏈上游關鍵產業在自己本土投資生產。台積電已被迫赴美、日投資先進制程芯片製造廠,其中在美、日計劃總投資規模分別高達650億美元和225億美元,並計劃在歐洲投資設廠。過去對海外投資一向持謹慎態度的台積電,將面臨海外生產成本大幅提升、企業文化與當地衝突等經營風險。同時,美西方為降低對台依賴,加大投資本土半導體等關鍵產業,中長期勢將削弱台灣半導體產業在全球供應鏈的優勢地位。事實表明,美西方出於自身利益考慮不會成就台半導體產業的“護台神山”地位,反而加快推動關鍵供應鏈的“去台化”,這是民進黨當局“倚美謀獨抗中”路線的直接經濟後果。

  二、“台獨”經濟策略加大島內產業失衡

  民進黨當局重新執政後,從推進“台獨”路線出發,先後提出所謂推動“經濟發展新模式”“新南向政策”,重點發展“5+2創新產業”“六大戰略性產業”等,目的是降低對大陸經濟依賴,重構“脫中入美”的關鍵供應鏈、產業鏈。近期,賴清德又將“經濟安全”作為“和平保台”“四大支柱”之一,提出發展“五大信賴產業”,力圖構建與“以武拒統”相適應的經濟產業體系。這種“台獨”意識優先的經濟發展策略,加大台灣產業發展失衡,帶來新的經濟社會問題。

  台灣產業發展失衡加劇。民進黨當局為提升半導體等優勢產業的地緣政治價值,大力推動島內半導體等電子信息產業發展,加上新一輪產業技術革命對先進制程芯片需求迅速擴大,半導體等電子信息產業在島內產業發展中一枝獨秀,產業發展失衡加劇。從台灣製造業結構看,2019-2023年按四大類產業劃分,電子信息產業產值占製造業比重由32.8%上升至37.5%,同期金屬機電、化學工業和民生工業比重則趨於下降。從投資看,2018-2022年以芯片為主的電子零組件產業固定投資增長一倍多,占製造業固定投資比重由60.9%上升至72.1%。從主要出口產品金額及結構看,以芯片為主的電子零組件產品出口比重由2019年34.2%提升至2023年的41.3%,加計資通與視聽產品出口合計占總出口半數以上。從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看,2020年和2021年電子信息產業對GDP增長貢獻率分別高達81.1%、57.0%。台灣產業結構不平衡加劇並加快向半導體等電子信息產業傾斜,在土地、人才、水電等方面對其他產業形成擠壓,增加了島內各界對過度依賴單一產業的擔憂。尤其在美西方著眼於地緣政治考慮加快分散對台灣半導體等產業依賴情況下, 若島內半導體等優勢產業擴張勢頭難以為繼,台灣經濟發展前景堪憂。

  產業發展不平衡擴大了島內貧富差距。近年來,半導體等電子信息產業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主力,但其產生的就業拉動效應並不明顯。台灣島內電子信息產業就業人數不足百萬人,僅占總就業人數的不到8%。即便近年來半導體產業擴張較快,但就業人員增長率仍低於總體就業增長,服務業仍是拉動台灣就業的主力部門。近年來製造業產值占GDP比重有所回升,但吸引就業占總就業人數比例卻出現下降。由於半導體等電子信息產業就業人員以科技人員為主、薪資較高,島內服務業仍以傳統產業為主而就業人員薪資普遍偏低,造成島內貧富差距擴大。據統計,按照5等分家庭平均可支配收入劃分,最高20%與最低20%之比由2016年的6.08倍擴大到2022年的6.15倍。島內多數民眾並未從經濟發展中獲利,反而被剝奪感增強。“台灣民意基金會”2023年11月的民調顯示,高達56.7%的民眾對民進黨執政以來的經濟施政不滿意,滿意者僅為35.8%。

  三、政治干擾兩岸經貿交流損害台灣經濟

  兩岸經貿交流與合作發展到今天的規模,大陸持續成為台灣最大貿易夥伴和最主要投資地,對各自經濟尤其是台灣經濟發展發揮了重要積極促進作用。台灣對大陸長期保持巨額貿易順差,是促進台灣經濟增長的重要來源。尤其2020年和2021年,台灣對大陸出口依存度和貿易順差額創出歷史新高,台灣也因此分別實現3.39%和6.62%的經濟增長,成為在全球經濟中表現較好的經濟體。但隨後受世界經濟下行、外部勢力與台當局合力推動兩岸經濟脫鈎等經濟與非經濟因素影響,兩岸貿易與投資出現調整,直接影響了台灣經濟表現,2022年和2023年台經濟增長率快速滑落至2.59%和1.31%,遠低於新興經濟體和亞洲地區平均增長率。

  民進黨當局上台拒不承認“九二共識”導致兩岸兩會協商停擺,阻撓已達成的《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生效實施,使台灣服務業錯失拓展大陸市場的重要機遇。台灣自上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快速由工業社會向服務業社會轉型,台行政部門曾在90年代中期提出“亞太營運中心”計劃,目的是以祖國大陸為主要市場腹地,推動台灣服務業外向型發展,將台灣發展成為亞太地區的金融中心、海空轉運中心、電信中心及媒體中心等。但隨後李登輝當局提出“戒急用忍”政策阻礙兩岸經貿交流,該計劃未能實現。進入21世紀後,以內需為導向、以傳統產業為主的服務業發展後繼乏力,占GDP比重在2001年達到將近70%的歷史高點後,持續滑落至近年的60%左右,出現了不同於產業結構變動一般規律的逆向調整態勢。當前,台灣服務業就業人數占總就業人數的60%以上,主要分布在批發零售、住宿餐飲、醫療保健等傳統型服務業,普遍薪資較低。民進黨重新執政後對兩岸旅遊等人員往來設置障礙,進一步加大島內相關服務業的發展困境。步入新世紀以來,島內多數民眾實質薪資滯長、對經濟增長無感,服務業無法拓展大陸市場獲取新發展空間是其重要因素。

  台當局阻礙兩岸經濟制度化合作進程損害企業切身利益。民進黨重新執政後,兩岸經濟合作制度化進程停滯,兩岸經貿爭端無法通過協商有效化解,嚴重干擾了兩岸經貿交流與合作的正常有序進行。如大陸自台灣進口的農產品多次出現病蟲害等品質問題,台當局有關部門置之不理,在兩岸無法通過溝通協商解決情況下,大陸只能依法依規暫停進口,使島內農漁民付出相應代價。ECFA實施的條件與環境趨於惡化,兩岸兩會溝通機制停擺不僅使ECFA後續協議協商難以為繼,已生效協議的有效實施也面臨困難。尤其是台當局不僅嚴重違反世界貿易組織的基本原則和ECFA協議,持續對大陸產品採取歧視性待遇,禁止高達2500多項大陸產品進口,還不斷採取新的措施阻礙兩岸經貿交流與合作,嚴重損害了大陸企業和島內消費者利益。

  2023年商務部根據大陸企業申請,依法對台禁止大陸產品進口措施進行貿易壁壘調查並做出最終結論,並研究進一步採取中止ECFA早期收穫農漁、機械、汽車零配件、紡織等產品關稅減讓等措施。但台當局並未採取有效措施改正錯誤做法,反而加大政治操弄謀取政治利益。在此情況下,大陸依法依規終止ECFA早期收穫項下石化等台灣進口產品的優惠關稅,並宣布對原產於台灣的進口聚碳酸酯徵收相應的反傾銷稅。未來兩岸若無法在“九二共識”共同政治基礎上恢復協商,通過制度化平台溝通解決台對大陸設置的貿易障礙等問題,大陸有關部門為保護企業合法利益,採取進一步反制措施是可期的。按照島內統計,ECFA早期收穫項下台灣每年對大陸出口產品金額占對大陸出口的比重在16-20%左右,自2011年實施到2023年底台灣企業共獲得大陸方面101億美元的關稅減免。若ECFA實施環境繼續惡化,以大陸為重要出口市場的島內相關產業將付出更大代價。

  (作者張冠華系中國社科院台灣研究所研究員)
電腦版移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