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台灣綜合

梁正中語中評:台灣因政治排除核能實在無奈

2024-04-25 00:28:48
逢甲大學環境工程與科學系教授梁正中。(中評社 方敬為攝)
台灣電力公司負責全台能源供應。(中評社 方敬為攝)
  中評社台中4月25日電(記者 方敬為)台灣自今年4月起調漲電價,北台灣隨即在4月15日起,連日頻繁跳電,引發“缺電”議論。逢甲大學環境工程與科學系教授梁正中接受中評社訪問表示,雖然官方強調跳電不代表缺電,可是從頻率來看,不免難以讓人信服,加上未來能源政策以燃氣發電為主,在核能停用,其他再生能源比例短時內又無法提升的情況下,台灣的發電成本會越來越高。

  梁正中認為,台灣未來的電價勢必得再調升,工商界的成本壓力會更大,民生物價也恐怕隨之上揚,倘若真的“缺電”,在能源捉襟見肘的困境之下,台灣的產業可能就要考慮外移,否則以當前的能源政策而言,恐怕無法支撐經濟發展,業者在台灣面臨能源不足、能源價格攀升的問題,不得不出走,民生用電同樣也會有負面影響。

  梁正中,成功大學化工研究所博士,曾任逢甲大學環工系系主任,研究專長包括空氣污染控制、大氣反應與傳輸、環境品質分析、室內空氣品質等。

  台灣電力公司於今年4月15日晚間,有4部機組接連出現故障問題,加上夜間缺乏太陽能發電,造成電力供應吃緊,備轉容量率一度低至3%,北台灣瀕臨停電、限電危機,包括桃園市、新北市陸續發生部分區域跳電災情,台電並啟動需量競價,向用電大戶請求支援,包含台積電、核一核二廠,以及台中渦輪柴油發電、水力發電等,台灣的能源政策再次引發質疑。

  梁正中表示,台灣的電力供應短缺是符合邏輯的推測,因為工商持續發展,且發展的產業又以高耗能的半導體、AI、資通訊等科技業為主,人口成長率雖然減緩,但確實較過去還多,在產業發展與人口成長的情況下,台灣的能源政策卻沒有真正與時俱進的調整,不缺電才奇怪。

  針對台灣能源政策的問題,梁正中提到,電力來源有幾種方式,包括火力發電、光能發電、水力發電、風力發電、核能發電、熱能發電等,目前民進黨政府直接否定核能發電途徑,大力發展風電、光電,要以所謂的“再生能源”為主體,可是這些能源都要“靠天吃飯”,能源轉換率非常低,這些再生能源的發電成本也相對高昂,這也是電價不得不調漲的原因。

  梁正中指出,台灣的能源政策基本上已與國際脫節,雖然強調發展再生能源,但主要的電力來源仍是火力發電,目前燃煤、燃氣發電占總體發電比例的八、九成,與國際間2050淨零碳排的目標背道而馳,所以在台灣的企業,未來可能得面臨課徵高額碳稅的問題。

  梁正中說,民進黨政府因為堅持所謂“非核家園”的理念,將核能拒於千里之外,預計7月份核三電廠就要除役,但殊不知,歐美、日本、韓國等先進國家都在發展核能,因為核能相對火力發電所造成的溫室氣體排放、全球暖化等問題,是屬於“乾淨能源”的範疇,且發電效率高、成本低廉,可說是發展再生能源最佳過渡的方式。但台灣卻因為政治問題,而將核能排除在外,實在無奈。

  梁正中舉台積電在台發展為例,他指出,台積電在台中、高雄、台南、嘉義都有擴廠規劃,以台積電一個廠大約需要75萬千瓦的用電量來看,未來這些廠房設立後,需要再增加300萬千瓦的電力供應,以目前的電力供應情形來看,不清楚這些能源要從哪來?

  梁正中認為,台灣現行的能源政策,不只不利科技業立足,其他工商產業同樣是困難重重,營運成本攀升不談,外銷海外還要面臨碳稅課徵,影響競爭力,顯然台灣的五缺問題近幾年來仍無法解決,反而越來越嚴重,綜上所述,能源政策確實有調整的必要,希望新政府能審慎思考。
電腦版移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