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東亞安全

董向榮答中評:韓國政治競爭未來或更殘酷

2024-04-13 00:33:35
韓國總統尹錫悅投票
尹錫悅鬧出的大蔥價格笑話讓韓國民眾將其變成了一種政治表達
  中評社香港4月13日電(記者 郭至君)對韓國總統尹錫悅執政的“期中考試”4月11日凌晨結束。據韓聯社報導,第22屆韓國國會選舉計票全部完成,最大在野黨共同民主黨及其衛星政黨共贏得175個席位,繼續保持國會第一大黨地位;執政黨國民力量黨及其衛星政黨獲得108個席位。對此結果,中評社記者採訪了中國社科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研究員董向榮請其進行解讀。

  董向榮告訴中評社記者,2024年韓國第22屆國會議員選舉中,進步陣營獲得了所謂的“壓倒性勝利”,保守陣營遭到“慘敗”。其實,與2020年的第21屆國會議員選舉相比,本次選舉結果從數字上來看其實並沒有什麼根本性的差別。事實上,在地區議席的一對一角力中,2020年進步派共同民主黨獲163席位,而2024年衹有161席;2020年保守的未來統合黨贏得84席,2024年國民力量黨拿下90席。2024年國會選舉結果出來之後,之所以有不少人感覺“震撼”,是因為這個結果與多數人預期的不一樣,沒想到進步派能夠獲得匹敵2020年的選舉勝利。眾所周知,2020年進步派的勝利有特殊的背景,共同民主黨當時是執政黨,文在寅政府在疫情爆發初期很好地控制了疫情,而引起疫情大規模傳播的恰恰是在野的保守勢力的地盤。可以說,進步派在2020年的勝利主要是自己贏得的。2024年的勝利,性質完全不同。在野黨沒有什麼政策工具贏得選票,主要靠“審判”現政權的“民心”,可以說是“躺贏”。選舉不是對過去四年21屆國會的表現進行回顧總結,而是民意對在臨近選舉之際的“醫療改革門”“駐澳大使門”“廉價大葱門”“迪奧包門”等一系列事件持續發酵的反應,是對尹錫悅政府的投票。

  本屆韓國國會議員選舉投票率為67%,創下近32年以來之最。對此,董向榮表示,高投票率通常意味著選民政治參與熱情高,認為自己的一票能夠決定選舉結果:支持自己喜歡的人或阻止自己討厭的人,有強烈的政治表達欲望。在2004年以來的6屆韓國國會中,投票率超過60%的三次選舉(2004年,2020年,2024年),都是進步力量獲勝。

  這次選舉結果使得尹錫悅在剩餘3年的總統任期內成為“跛腳鴨”,對此,董向榮說,“跛腳鴨”不是從這次選舉開始,而且“跛腳鴨”也是能走路的。實際上,尹錫悅總統是在“朝小野大”的背景下上台並執政兩年的,但我們看到,“跛腳鴨”走路的速度並不慢,距離也很遠。此次國會選舉實際上是對執政勢力和在野勢力的力量對比向著不利於尹錫悅的方向又邁了一小步。對於原本寄希望改變“朝小野大”格局的執政黨來說,當然是“慘敗”和“嚴重受挫”。但是,對於在野力量來說,也很難貫徹自己的意志,畢竟議席數沒有達到三分之二的彈劾總統線。未來,在野力量繼續掣肘的力量更大了,但韓國總體國政是否“改車易轍”還是取決於尹錫悅總統。

  董向榮也指出,韓國政治競爭非常殘酷,“勝者為王”“敗者為寇”。尹錫悅上台後,此趨勢有增無減。尹錫悅認為李在明是“有罪之人”,儘管其是掌握國會的在野黨黨首,也拒絕與其進行實質性的對話和國政協商。經過此次國會選舉,更強大的在野力量,將推進多條針對尹錫悅側近人士的特檢法案,不把他們送進牢獄誓不罷休,甚至謀求彈劾總統。不僅是此次選舉中的“仇恨”和“抹黑”,未來三年韓國政治可能更加殘酷。

  至於這次國會選舉結果多大程度上會影響尹錫悅政府將來的對華政策,董向榮表示,尹錫悅政府的對華政策,是其對美、對朝、對日、對俄等完整對外政策中的一環。其對華政策的調整,要基於其對自身外交全局的評估。尹錫悅的核心支持者仍然支持其對美對日政策。來自進步力量的批評,也主要是批評他過度親日和搞僵對華、對俄、對朝關係。目前看來,前外交部長朴振在此次國會選舉中的落選具有一定的標誌性意義,表明在選民看來,其對美對日外交的所謂“成果”並沒有能夠蓋過對華、對俄、對朝的“損失”。這或許對尹錫悅的外交會產生一定的警示作用。

  談及共同民主黨黨首李在明,董向榮分析稱,李在明在政黨出現分裂的情況下能夠領導該黨取得大勝,鞏固了其本人在黨內的領導力,無疑是一個加分項。但現在說三年後的總統選舉還為時尚早。從選舉結果來看,在一對一的小選區“短兵相接”中,李在明戰勝了前國土交通部部長元喜龍;在曾經的同黨大佬競爭中,前國務總理李洛淵離黨出走,其本人低至13.84%的小選區得票率表明了選民的態度,後二者在下屆總統選舉中可能已經出局。前法務部長曹國率領祖國革新黨贏得12個席位,影響力得以初步體現。
電腦版移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