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大陸新聞

防災減災,新技術新裝備“大顯身手”

2024-05-11 16:00:37
  中評社北京5月11日電/據光明日報報導, 如果一場超強台風正面登陸我國沿海,如何科學有效應對?

   5月10日,一場代號為“應急使命·2024”的超強台風防範和特大洪澇災害聯合救援演習在浙江金華等地舉辦。演習模擬超強台風“海神”正面登陸浙江沿海,貫穿浙江全境,錢塘江流域發生超歷史特大洪水……災情就是命令,在這場聯合救援中,有哪些新技術、新裝備投用?如何助力我國防災減災救災水平提升?

  多種先進技術裝備亮相

   面對極端嚴重災情險情,各級指揮機構集結相關應急救援力量,聯合開展重大險情處置,重點演練水域搶險救援、內澇搶險救援、工程搶險救援、重要基礎設施搶險救援等內容。

   演習中模擬蘭江發生超標準洪水,造成蘭江街道金角村通村道路衝毀,100多名群眾向高地避險,被洪水圍困形成“孤島”。中國安能集團第二工程局接到救援請求後,指派動力舟橋編組立即前往協助人員轉移,並派出專業技術人員對航行路線等信息實施空中、水上立體偵測,最終成功轉運受困群眾至安置區。

   金蘭小鎮發生嚴重內澇,學校(安置點)、醫院和居民區有大量人員被困。消防救援隊伍接到報警後,就近啟用3台無人機機巢,派出無人機偵察並回傳受災區域現場影像,定位被困人員位置。

   受超強台風叠加特大洪澇災害影響,堤防極易出現管湧、滲漏等險情。面對這一模擬場景,在演習現場,多種先進技術裝備悉數亮相——在空中,應急智巡無人機快速巡查堤防背水坡險情;巡堤查險車、智能勘測機器人對堤壩內部進行精細勘測;光纖險情探測儀持續動態監測堤壩安全,實現對管湧、滲漏等堤防險情全方位、立體式勘測。

   在巡堤查險演習中,新技術、新裝備打造了“空陸協同、巡測一體”方案,推動防汛查險向更高效、更精準、更安全、更智能的方向邁進。

  數字技術構建“透明戰場”

   在此次演習中,現場模擬由於江水倒灌導致的嚴重內澇,一金屬材料有限公司車間進水發生爆燃事故,繼而引燃臨近倉庫,情況十分危急。

   金華市消防救援支隊到場後,數字化通信隊伍操作無人機,傳輸廠房、倉庫現場實時俯視畫面和熱成像畫面,瞭解現場災情發展態勢;增援力量到場後,救援人員操作穿越機和機器狗進入廠房和倉庫內部偵察,尋找著火部位與危險源;偵檢班組操作氣體偵檢儀,實時觀測現場有毒有害氣體分布和濃度數據,判斷氣體擴散蔓延方向……

   寧波、金華、衢州消防救援支隊在倉庫的上風向與側上風向部署不同高度的高噴車,在下風向部署滅火機器人,利用公網遠程遙控高噴車、機器人,建立“高中低”全泡沫覆蓋滅火的無人化作戰體系。經過23分鐘的緊急救援,廠房中的火勢被完全撲滅,洩漏的高溫金屬液完全冷卻,現場險情排除。

   應急管理部相關負責人介紹,此次突發爆燃險情處置演習科目,進一步推動消防領域智能化裝備應用,提高了消防救援的多端監控、遠程操控和快速響應能力,透明化可視化指揮架構在實戰中的運用,為指揮決策提供科學支撐。

  空中通信平台打通應急救援“生命線”

   如果泥石流造成道路封堵、車輛被困,應該如何救援?在演習中,救援人員迅速調派無人直升機空中通信平台,為受困區域構建應急通信網絡。同時,空中通信平台偵察周邊災情,實時回傳至前方指揮部,為會商研判提供第一手資料。

   本次參與演練的衛通版大型無人直升機空中通信平台,是新型空中應急通信保障利器,主要解決大震巨災、“三斷”等極端情況以及高山峽穀林區等複雜環境應急通信保障難題。

   空中通信平台以大型無人直升機為飛行載體,搭載高精度光電偵察設備、寬帶自組網等專網通信設備、公網基站、衛通設備等,可以迅速構建1.5萬平方公里應急指揮專網,定向恢復50平方公里公網,築牢應急通信網絡,打通“三斷”條件下應急救援“生命線”。

   應急管理部相關負責人表示,空中通信平台可體系化運用,構建大小結合、高低協同、反應靈敏的無人機應急救援體系,基本形成通信保障、災情偵察、物資投送等新質救援能力,提升大震巨災及“三斷”等極端條件下應急指揮通信網絡構建、災情實時偵察效率效能。

  (來源:光明日報)
電腦版移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