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評論中國

中國建設“通往太空的絲綢之路”

2022-12-03 19:34:15
11月30日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拍攝的神舟十四號航天員陳冬在天和核心艙氣閘艙迎接神舟十五號航天員乘組的畫面。(新華社發)
  中評社香港12月3日電/中國獨自建設的空間站近期完成基本構型建造。美國、日本、歐洲、加拿大、俄羅斯等國參與的國際空間站已經老化,而且美俄對國際空間站的態度也不一致。中國政府正建設“航天強國”,因此美中圍繞宇宙空間的霸權之爭將趨於激烈。

  據《日本經濟新聞》12月1日報道,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消息,11月29日在中國西北地區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的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船,於11月30日與中國空間站成功對接,3名航天員隨後進入空間站。

  6月搭乘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船升空的3名航天員正停留在空間站內,他們與新進入的3名航天員進行交接後將返回地球。這是中國首次在宇宙空間進行人員更換。11月30日進入空間站的3名航天員將在那裡停留半年左右,進行醫學等領域的實驗。

  中國將利用空間站進行在地球上難以開展的實驗,力爭趕超美國等國家。

  隨著國際空間站的老化,其現行使用期限到2024年就將到期,美國正要求相關國家將使用期限延長到2030年。日本雖然表示同意,但在烏克蘭問題上與美國對立的俄羅斯卻表示有意退出,雙方步調不一致。

  據中國媒體報道,隨著神舟十五號對接,中國空間站目前的重量約為100噸,只相當於國際空間站的四分之一,全年停留的航天員人數也比國際空間站少。但也有觀點認為,最新的設備會在實驗中很好地發揮作用。
  中國在月球探測等領域與俄羅斯存在合作關系,這種關系也有可能擴展到空間站領域。

  《日本時報》網站11月30日的報道稱,中國成功向空間站派出了一個新的航天員團隊,這一重大成就不僅標志著中國首次實現航天員在軌交接,而且可能標志著該空間站持續載人運行的開始。

  此次太空交接對中國迅速推進的太空計劃來說是一個裡程碑,北京的目標是追趕并最終超過美國。

  3名航天員周三搭乘神舟十五號飛船抵達空間站,他們將接替6月份抵達的3名同事。

  新團隊將在新建成的三艙空間站中駐留半年,工作重點是安裝設備,并在接近零重力的條件下開展多種實驗,這個空間站將成為美國航天局主導的國際空間站之外的另一個太空永久居住前哨。

  美國布朗大學教授詹姆斯•黑德說:“中國的太空計劃取得了突飛猛進的進展。”他指的是中國在載人和機器探索方面取得的成就以及在月球和火星上的一系列成功。

  負責報道中國太空計劃的芬蘭記者安德魯•瓊斯也持類似觀點。他表示:“中國對太空的長期願景和投資近年來獲得了回報,取得了顯著成就,包括首次在月球背面著陸,成功實現火星車登陸火星,以及通信、地球觀測和導航定位等太空基礎設施的發展。”
  中國在不到兩年的時間裡建成了自己的空間站,現在擁有了獨立的導航系統(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和在近地軌道上長期載人運行的能力。2021年中國全年共執行55次發射任務,發射次數居世界首位。

  “中國人已經能够在較短時間裡實現他們所說的目標,”香港大學空間研究實驗室主任昆汀•帕克說,“他們計劃得好,執行得也好。他們學習得非常認真,在展示如何成為一個航天大國方面,他們做了堪稱典範的工作。”

  而正如專家指出的,這可能只是個開始。

  獨立學者和作家娜姆拉塔•戈斯瓦米說,中國太空計劃的重點是要實現資源利用,包括小行星采礦、月球資源開發、核聚變和可重複利用火箭,同時還要在地日之間的“拉格朗日點”或者太空中引力和離心力相平衡的地點建立戰略存在。

  布朗大學的黑德說:“中國正在建設‘通往太空的絲綢之路’,我毫不懷疑他們有能力做到這一點。”
電腦版移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