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評論中國

中國成為全球生態保護引領者

2022-12-03 19:37:47
2021年5月17日拍攝的福建武夷山國家公園腹地桐木村景觀(新華社)
  中評社香港12月3日電/當全世界還在研究於埃及舉辦的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取得的成果時,各國代表們正要出席在蒙特利爾舉行的另一場會議。

  香港亞洲時報在綫網站11月30日載文《中國終於准備好成為保護自然的領導者了嗎?》,文章作者為美國佛羅裡達大學助理教授瓦妮薩•赫爾,文章說,該會議旨在為遏制地球的另一場危機——物種滅絕——制定目標。

  12月7日,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196個締約方將在這裡舉行第15次締約方大會(COP15)第二階段會議。中國將主持這次會議,審議并確定議程和基調。

  作為一名野生動物生態學家,我期待看到中國成為全球生態保護的領導者。

  提起地球上野生物種最豐富的地方,很多人會想到熱帶雨林或熱帶珊瑚礁。事實上,中國的生物多樣性也很豐富。

  中國有很多野生物種都是當地特有的,這意味著世界其他地方看不到這些物種。

  全球生物多樣性熱點地區中有4個位於中國,這些熱點地區的共同特點是,它們有大量特有物種,但正受到威脅。

  中國有保護自然的願景,并在近些年已經取得了很多進展。

  2018年,中國將“生態文明”寫入憲法。這表明中國已經認識到,發展應當兼顧環境影響和經濟目標。
  截至2018年底,中國已經建立了2750個自然保護區,約占陸域國土面積的15%。這些自然保護區有專門的資金和管理,保護區內指定區域允許開展一些人類活動。

  2021年,中國正式擴充生態保護系統。中國宣布正式設立首批五個國家公園,總面積達到23萬平方公裡。

  中國著名的瀕危物種中,有多種數量正在增加,其中包括大熊貓和朱鹮等。

  很多人在關注中國能否成功主持COP15談判并促進各方合作、達成共識。一個核心挑戰是如何為大會提出的雄心勃勃的目標籌集資金。

  中國在2021年率先出資15億元人民幣,成立昆明生物多樣性基金。來自其他國家的承諾(主要是法國、英國、日本和歐盟)目前已達到每年數十億美元。

  中國承諾推進“一帶一路”倡議綠色化。2021年,中國宣布不再新建海外煤電項目。

  中國擁有地球上18%的人口,GDP規模占全球的18.5%,在保護自然方面可以發揮關鍵作用。

  在蒙特利爾大會和今後的幾年裡,我希望看到中國發揮更多的領導作用。
電腦版移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