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評論中國

多重因素驅動人民幣國際化

2022-12-05 10:08:55
9月4日,在服貿會首鋼園區金融服務專題展上,一位參觀者在中國人民銀行數字貨幣研究所展台參觀。(新華社發)
  中評社香港12月5日電/21世紀第二個十年初期,中國對外宣稱將著手探索人民幣國際化。北京宣布計劃將上海打造成為全球金融中心,并在香港、新加坡和倫敦設立人民幣離岸交易中心。

  美國福布斯網站12月1日載文《中國的人民幣國際化目標是可行的》,文章說,這些舉措代表著具有改革意識的中國官員推動中國在國際金融領域發揮更重要作用,以及激活與世界經濟融合度尚不足的中國金融體系進行必要改革的努力。當時,外界普遍認為,中國領導層相信,一個更加開放的金融體系所帶來的好處大於壞處,人民幣匯率自由浮動以及資本賬戶完全可兌換不是會不會實現的問題,而是何時實現的問題。

  這些具有改革意識的官員們的雄心值得稱贊,但結果比較複雜。北京把金融行業視作戰略行業,擔心如果中美雙邊關系突然惡化,美國可能會把其對全球金融行業的控制武器化,并針對中國。北京不願意采取可能會使其容易受到市場動蕩衝擊的改革措施。因此,用人民幣來進行貿易結算,并作為全球儲備貨幣將受限。

  可以肯定的是,人民幣國際化已經取得了進展,但步伐不大。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SWIFT)表示,人民幣現在已經是全球第四大支付貨幣,而在2010年10月,人民幣位居第35位。今年1月,人民幣在全球支付結算中占到了創紀錄的3.2%的份額。

  然而,客觀來看,人民幣距離挑戰全球主導性貨幣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數據顯示,今年10月,美元依然是全球第一大支付貨幣,占到42.1%的份額,其次是歐元(34.4%)、英鎊(7.85%),以及日元(2.96%),然後是人民幣(2.44%),其份額達到全年中的最低點。中國的疫情防控措施和全球經濟低迷給人民幣在全球範圍內的應用帶來了壓力。

  人民幣國際化最近的驅動因素是中俄經濟關系的日益密切。中國從俄羅斯購買的石油數量持續增加,其對俄羅斯的出口也以兩位數的速度增長。受到西方制裁的俄羅斯公司無法使用美元交易,轉而使用人民幣來結算更多貿易,同時也在更多地以人民幣借款。莫斯科也在增加人民幣在外匯儲備中的比例。
  彭博社報道稱,今年7月,SWIFT人民幣追蹤報告顯示,俄羅斯在人民幣離岸支付數量最多的經濟體中排第三,僅次於中國香港和英國。此外,俄羅斯一些大公司開始發行人民幣債券。今年8月,在香港和莫斯科上市的俄羅斯鋁業聯合公司首次在俄羅斯發行人民幣債券,募集40億元人民幣資金。同月,俄羅斯最大的黃金生產商Polyus發行總價值46億元人民幣的債券。

  人民幣還可以在與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相關聯的雙邊經濟關系中發揮更大的作用。截至2021年底,中國共與22個國家建立雙邊本幣互換協議,在8個國家建立人民幣清算安排。今年11月,中國人民銀行同巴基斯坦國家銀行簽署合作備忘錄,這將有助於提升兩國的雙邊貿易額,減少彼此對美元作為貿易結算貨幣的需求。中國是巴基斯坦最大的貿易和投資夥伴。2021年,兩國貿易額增長了59.1%,達到278.2億美元。同樣在11月,阿根廷正式啓動人民幣清算服務。阿根廷央行行長米格爾•安赫爾•佩謝說:“兩國間的跨境交易將變得更加容易,不用經過第三方貨幣,我們對此感到很滿意。”

  在人民幣國際化的諸多因素中,數字人民幣無疑吸引最多關注,盡管當前其應用場景仍然主要局限在中國國內市場。但這并未阻擋專家們發出警告稱,數字人民幣可能最終挑戰美元,成為全球最主要的儲備貨幣。

  這些話語作為新聞頭條或許很適合,但卻缺少證據支撑。資本管控和外匯管控等限制人民幣實體貨幣更多地在全球應用的因素同樣適用於數字貨幣。貨幣數字化并不能改變基本面。

  這就是說,如同實體人民幣有著特定的跨境應用場景,數字人民幣也同樣如此。例如,由國際清算銀行(香港)創新中心、中國香港金融管理局、泰國中央銀行、中國人民銀行數字貨幣研究所和阿聯酋中央銀行聯合建設的多邊央行數字貨幣橋項目旨在建立高效、低成本跨境數字支付的通用平台。在最近的一個試點項目中,數字人民幣是發行量最大、交易頻率最高的數字貨幣。

  我們可以預計,數字人民幣跨境應用將會在未來逐漸增加,但這取決於中國的央行數字貨幣在不同國家的發展速度。
電腦版移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