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評論中國

“一帶一路”幫助非洲突破發展瓶頸

2022-12-06 10:08:57
這是2019年12月13日拍攝的肯尼亞加裡薩50兆瓦光伏發電站太陽能電池板。中企承建的東非最大光伏電站肯尼亞加裡薩50兆瓦光伏發電站當日正式投入運營。(謝晗 攝)
  中評社香港12月6日電/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具有“引力”和“潛力”,可以通過基礎設施建設、刺激投資、消除貧困、促進區域互聯互通和創造就業、促進經濟轉型等方式形成新的發展路徑。

  《巴基斯坦觀察家報》網站11月30日文章指出,“一帶一路”倡議已幫助非洲大陸突破發展瓶頸,促進了全球價值鏈、工業鏈和供應鏈一體化。2018年亞吉鐵路的正式運營生動展示了該倡議如何與非洲過去10年發展步調一致。

  在這方面,該倡議正在有效促進非洲大陸鐵路、公路、機場和港口等基礎設施開發項目的實現,最終給埃塞俄比亞帶來各種社會經濟發展機遇。

  引人注目的是,埃塞俄比亞產業政策、中非合作論壇的方向以及作為中國“一帶一路”倡議基石的基礎設施發展戰略之間的銜接進一步加強了2000-2020年中埃雙邊經濟合作。

  在這一時期,中國是埃塞俄比亞最大的海外投資資金來源國,在亞的斯亞貝巴機場、公路、鐵路、天然氣管道等能源部門和運輸基礎設施的投資及融資方面發揮了重大作用。

  現在,埃塞俄比亞的沙漠地區可能是建設大型風力發電站的最佳場所,為該國提供豐富和清潔的能源。

  2018年5月,由中國東方電氣集團國際合作有限公司承建的阿伊薩風力發電站項目開工建設。該項目預計總裝機容量為120兆瓦,每年預計可提供4.67億千瓦時的清潔電能,這一項目將促進埃塞俄比亞全國的能源生產,滿足不斷上漲的當地電網建設和升級需求。

  另一個旗艦項目亞吉鐵路將埃塞俄比亞和吉布提連接起來,吉布提多拉萊多功能碼頭於2017年投入運營,為內陸國家埃塞俄比亞提供了連接腹地與海港的良好通道:這條經濟走廊占埃塞俄比亞對外貿易的95%以上。
  “一帶一路”倡議在融資、基礎設施發展和地區一體化方面為內陸國家埃塞俄比亞帶來了貿易和投資機會。

  以中國經濟特區為樣板的埃塞俄比亞工業園區的開發是該國出口導向型制造業發展戰略的第二大支柱。在園區經營的中國企業一直是這一活動的先驅,為埃塞俄比亞參與全球價值鏈作出了貢獻。

  中國企業一直在埃塞俄比亞大力投資基礎設施和工業園區,它們還擴大了吉布提港的規模,把幾個商業特色港口包括在內,為埃塞俄比亞生產的礦產提供了海上通道。

  此外,“一帶一路”倡議與非洲在2063年建立一個綜合鐵路網的設想是一致的,該鐵路網將非洲大陸從北部的埃及與南部的南非連接起來,埃塞俄比亞在其中發揮著連接樞紐的作用。埃塞俄比亞的“一帶一路”項目是兩國之間一種雙贏的夥伴關系。
電腦版移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