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吳丹:刷新磁共振成像技術極限的青年教授
http://www.CRNTT.com   2023-05-06 11:19:28


  中評社北京5月6日電/執工程技術之“筆”,繪生命健康藍圖。浙江大學長聘教授、生物醫學工程與儀器科學學院生物醫學工程系主任吳丹不斷刷新醫學影像分辨率和成像速度的極限,為醫學影像采集和分析技術做出了若干原創性貢獻,被授予第27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

  吳丹專注的領域,被譽為是醫學影像領域“最頂尖的明珠”——磁共振成像,基於該技術的磁共振掃描儀,可以得出人體從結構到功能的各方面信息,包括大腦結構、神經纖維連接、代謝功能等。

  2016年,以優異成績從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博士畢業僅一年,吳丹就拿到了該校的終身教職。當時,31歲的吳丹已經在磁共振成像領域和醫學影像處理領域取得了諸多成果,但同時,她內心深處的一個信念在時刻召喚著她。“近些年我國在醫療影像方面發展非常快,勢頭很好,自己出國的願望就是學成歸國,把自己的一腔熱血放在國家建設上。”

  2018年回國加入自己的母校浙江大學後,吳丹調整了自己的科研方向——更注重與臨床醫學的結合。其中,吳丹對胎兒和嬰幼兒腦疾病和腦發育的研究情有獨鐘。

  “相較於超聲等儀器,磁共振技術具備無創無輻射的優勢,並且能呈現大腦的多模態信息,因此能在胎兒和嬰幼兒等特殊人群發揮獨特的優勢。”吳丹說,由於大腦最早發育是在還沒有出生的胎兒時期,而胎兒在媽媽肚子裡處於不斷運動中,對成像技術來說是非常有挑戰性的,快速成像及偽影就起到了關鍵作用。為刻畫胎兒大腦的精細結構,吳丹研發了新型磁共振成像序列,以“米粒雕花”的超高分辨率構建大腦的時空發育圖譜。

  也是在2018年,她成立了自己的科研室,組建新的科研團隊,帶領科研小組從前端的成像技術和後端的圖像處理技術兩方面,對胎兒和嬰幼兒腦疾病和腦發育成像進行探索。“科研就是試錯,要學會承受挫折。科學研究不是考試,沒有正確答案。哪怕當你失敗1000次後,成功那一次的快樂就足以抵消所有的惆悵與仿徨。”吳丹說。

  歷時5年,吳丹和團隊開發出胎兒和嬰幼兒的成像和後處理技術,拓展了胎兒大腦成像的新領域,克服胎兒運動偽影強的難題,實現了胎兒大腦的彌散成像和早期發育研究。這些成像技術被全球多個實驗室採用推廣,並推向臨床。(來源:新華社)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