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布里斯班昆曲社尤梅俊:漂洋過海的昆曲之音
http://www.CRNTT.com   2024-04-22 13:23:13


 
  隔行如隔山,這句話在昆曲中同樣適用。因為學習昆曲的學生裡女生比男生多,只學過巾生的尤梅俊,為了在澳大利亞更好地教授昆曲,還特意學了花旦的表演方式。在一次次演出過程中他摸清了花旦的表演程式。尤梅俊是一個負責任的老師:“我一定要把‘旦’的表演做好,不能誤人子弟。”

  雙向奔赴傳承昆曲

  在尤梅俊身體力行傳播昆曲的同時,他的學生們也積極參與其中。這些學生同樣喜愛著昆曲,為昆曲傳承盡心盡力。

  小波是昆曲社的社長。入社後,她先是學習表演《牡丹亭·游園驚夢》中的旦角,之後又學習了《山桃紅》等巾生唱的曲子。小波說:“昆曲的腔確實要比其他的戲曲難學,但只要你學會了一首,其他的曲子你就能觸類旁通了。我很喜歡這種有韵味的教學。”

  昆曲社成員丁悅是蘇州人,小時候就夢想著學習昆曲。剛進入昆曲社時,她一字一句跟著尤梅俊學習昆曲演唱,學會的第一首曲子是《牡丹亭·游園驚夢》中的《綿搭絮》。“昆曲入門並沒有這麼簡單,可能你學了一節課之後,一出門就都忘了。”丁悅說道,“身在澳大利亞,昆曲寄托了我對家鄉的思念。”

  為了更好地宣傳昆曲,昆曲社在國內外社交媒體創建“布里斯班昆曲社”賬號,上傳昆曲社演出照片,或是宣傳日常活動,邀請當地華人體驗昆曲。昆曲社成員既有年輕學生,也有70歲的老人家,都積極參與曲社的活動。

  除了網絡宣傳,曲社經常在當地大學和社區表演宣傳昆曲,春節、中秋節、端午節、多元文化節等節日都有他們的身影,有時也會被邀請開展昆曲推廣講座。昆曲社的成員也很樂意參加這些活動,尤老師則是昆曲社表演的主力。小波說:“大家願意看尤老師的演出,因為很好看,很專業。”

  澳大利亞本地人也喜歡看昆曲。雖然不懂中文,但他們通過昆曲社介紹的英文梗概以及演員的動作眼神便可領會一二。他們也被昆曲華貴的服飾和演員優美的身姿所吸引。丁悅記得有一回演出的時候,即將登台的演員在樓道練習演唱《皂羅袍·原來姹紫嫣紅開遍》,結果發現幾個當地人在樓上圍觀。丁悅笑道:“他們其實很感興趣,但又不敢打招呼。”

  尤梅俊認為,昆曲在傳承中不能改變傳統。在教學時,他不僅保持著曾經老師們教授的傳統的昆曲唱腔,也習慣使用工尺譜教學。尤老先生說道:“就像我們蘇州的北寺塔,如果門窗全都換成新的,那還算古跡嗎?所以一定要保留昆曲傳統的根。”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