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ECFA後兩岸和平發展進程:先軍後政實現“胡馬會”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8-30 00:15:08  


只有在兩岸雙方執政團隊都有意願的條件下,“胡馬會”才有實現的可能。
 
  未來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路線圖的規劃與設計必須建立在三個基本依據之上:首先,是胡錦濤總書記2008年12月31日在紀念《告台灣同胞書》發表30周年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該講話從政治、經濟、文化、社會、涉外事務、軍事安全等方面,全面系統地闡述了中國共產黨對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大政方針,指明了構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框架的努力方向。該講話呼籲:“在一個中國原則的基礎上,協商正式結束兩岸敵對狀態,達成和平協定,構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框架”,進而“兩岸可以適時就軍事問題進行接觸交流,探討建立軍事安全互信機制問題”。

  其次,是台灣方面對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進程的主張、認知與考慮。2008年馬英九在台灣地區擔任“總統”、中國國民黨再次執政後,台灣當局雖然確認了“九二共識”的兩岸關係政治基礎,但同時又主張在“中華民國憲法”的架構下,維持“不統、不獨、不武”的狀態,並在多種場合聲言在馬英九的本屆“總統”任期內,在兩岸關係中經濟優先,但是不談統一,協商政治問題的條件也不成熟。在MOU(兩岸金融監管合作備忘錄)與ECFA(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定)完成簽署之後關於兩岸關係的走向與路徑的決策,除了台灣執政團隊的認知與判斷外,台灣當局還要著重考慮台灣各政黨的認知與台灣主流民意、以及美國與日本等國的態度。

  第三,是自兩岸雙方達成九二共識以來在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進程中所取得成果與經驗。兩岸雙方迄今之所以能夠在經濟社會領域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其主要經驗包括:採取平等協商的方式;秉持建立互信、擱置爭議、求同存異、共創雙贏的理念;遵循先易後難、先經後政、把握節奏、循序漸進的思路等。

  回顧兩岸關係迄今的發展過程,展望兩岸關係未來的走向趨勢,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直至實現國家統一的整個歷史進程應劃分為三個階段,分三步走。這三個階段的性質、主題與內容是不同的,其難度、敏感度與複雜性是遞比增加的,其輕重緩急也是不同的。各階段之間有著明確的區分標誌,每一階段都有其綱領性文件,各階段又是密切相聯、互為條件的。

  第一階段:經濟階段。這是非政治、非軍事階段,也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初級階段。這一階段的主題是繁榮,主要領域是經濟以及文化教育等社會事業。九二共識的達成是這一階段的開端。在這一階段兩岸已達成了一系列重要協議與共識。ECFA的簽署,則標誌著這一階段在機制上與制度上的基本完成。這一階段迄今已取得了相當大的成就,其主要經驗是擱置了有爭議的政治與軍事問題,專注於在現階段能夠使雙方實現共贏的經濟、社會問題的解決。

  第二階段:軍事階段。這是建立在經濟階段的成果之上,同時又是非政治階段,是承前啟後、繼往開來的中間階段,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中級階段。這一階段的主題是安全,主要領域是軍事。這一階段將以兩岸聯合發佈的和平宣言為開端,主要致力於解決兩岸關係中各項重要的軍事與安全問題:包括軍事互信機制的建立;大陸針對台灣的導彈部署;美國對台軍售;兩岸協防國家海疆、以及兩岸釋放對方在押情治人員等。針對各個軍事安全事項兩岸將達成相應的協議或共識。兩岸達成並簽署和平協定將標誌著這一階段在機制上與制度上的基本完成,從而正式結束兩岸敵對狀態,終結兩岸敵對歷史。

  第三階段:政治階段。這一階段以經濟階段與軍事階段已取得的各項成果為前提,致力於解決兩岸關係中最為敏感、最為複雜、難度最大的各項政治問題,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進程的高級階段。這一階段的主題是國家統一,主要領域是政治。兩岸簽署和平協定之後,應適時推進到政治階段。在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政治階段中,兩岸雙方將聯合發佈國家統一宣言,向全世界宣示兩岸雙方致力於中國統一的政治意願和決心。這一階段將主要致力於諸如兩岸的政治定位與政治關係、法制的銜接與立法、以及國家主權與涉外事項安排等各項重大政治問題的解決並達成協定或共識。這一階段在機制與制度上的基本完成將以國家統一立法在兩岸通過為標誌,從而實現兩岸和平發展的最高政治目標:中國政治統一。

  兩岸和平發展進程三階段的劃分符合胡錦濤總書記2008年12月31日在紀念《告台灣同胞書》發表30周年座談會上講話的精神,也吸取和運用了迄今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所取得的成功的經驗,是對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規律的探索與遵循。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前景是實現祖國統一大業,但必須經歷分三步由初級階段、到中級階段再到高級階段逐步遞進的過程。

  隨著ECFA在近期的簽署,第一階段即經濟階段也基本完成。在第一階段所取得的經濟社會領域的各項成果以及所建立和增進的政治互信的基礎上,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將進入第二階段即軍事階段。這一階段能夠開啟與推進的關鍵或必要前提,是強調其非政治性質,擱置政治問題爭議,而專注於軍事與安全問題的解決。雖然同經濟社會問題比較而言,軍事安全問題更為敏感、更為複雜,難度也更大,同政治問題的聯繫也更密切。但是,軍事安全問題同政治問題在性質與內容上都有著顯著不同,是可以區分開來予以分別解決的。在兩岸關係中,軍事安全問題的敏感性、複雜性與難度顯然不及政治問題。在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第二階段,只要繼續擱置政治問題爭議,兩岸雙方專注於各項軍事安全問題的解決,高舉和平的旗幟,為台海和平建立起機制與制度框架,那麼就不僅有理由與有把握得到台灣主流民意的支持,也有理由與有把握得到美國、日本的主流民意以及整個國際社會的理解與支持。兩岸和平協定的簽署,將標誌著兩岸將結束敵對狀態、終結敵對歷史並建立起軍事互信機制,第二階段基本結束。

  結束兩岸敵對狀態、兩岸軍事安全問題得到解決是兩岸雙方開啟政治爭議問題協商過程的必要前提。在經濟階段與軍事階段取得的成果與所建立和積累的政治互信的基礎上,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第三階段即政治階段將能夠也勢必會適時展開,兩岸雙方共商國家統一的政治與憲法問題,直至完成國家統一的偉大事業。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相關專題: 中評社專論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