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在正確的審美觀中以美育人
http://www.CRNTT.com   2022-04-29 16:25:21


  中評社北京4月29日電/據中國文化報報道,2022年春晚舞蹈詩劇《只此青綠》以舞台藝術的形式展示了東方文化特質的美感,驚艶了觀眾,弘揚了中華美學精神,展示了中華文化深厚的歷史底蘊,以及對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整個舞台演出洋溢著一種發自內心的民族文化自信,加之良好口碑的網絡傳播使其成為現象級作品。短短幾分鐘的舞台演繹,活化了王希孟《千里江山圖》的文化底蘊,展示了一種從容的色彩美學自信和昂揚向上的精神迸發,帶給受眾的是一種優雅高貴以及舞蹈形體賞心悅目的青春之美,令大眾印象深刻。

  近年來,隨著文化作用的凸顯與文藝的繁榮發展,堅定文化自信成為中華民族的一種自覺追求,伴隨社會文明程度的新提高,審美教育成為全社會普遍關注的熱點話題之一。2018年8月,習近平總書記給中央美術學院老教授的回信中指出:“做好美育工作,要堅持立德樹人,扎根時代生活,遵循美育特點,弘揚中華美育精神,讓祖國青年一代身心都健康成長。”引發了教育界和文藝界熱議。2021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文聯十一大、中國作協十大開幕式上的講話中指出:“只有把美的價值注入美的藝術之中,作品才有靈魂,思想和藝術才能相得益彰,作品才能傳之久遠。”隨著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的轉化,亟須在全社會倡導健康文化風尚,摒棄畸形化審美傾向,引導人民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和藝術觀,用思想深刻、清新質樸、剛健有力的優秀作品滋養人民的審美素養,使人民在精神生活上更加充盈起來。

  當下,中華民族正處於偉大復興的新征程中。強起來是時代的主旋律,對美的價值追求和如何美起來,自然成為精神之強的題中應有之義。無論是個體的成長還是全民族的精神發展,人生厚度與精神養成都離不開藝術和審美的潤澤。趨美向善是人應有的價值追求,以文化人、以美育人是好的教育應有的向度,也是國民教育體系的重要環節。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