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加強對科技初創企業的風險投資
http://www.CRNTT.com   2023-02-16 08:44:29


  中評社北京2月16日電/近來,關於中美兩國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的討論很多,除了ChatGPT引發的熱議之外,喬治城大學科技政策研究智庫CSET(Center for Security and Emerging Technology)月初發布的一項研究報告也備受關注。根據該研究報告,在2015年至2021年,共有167名美國投資者參與了401項對中國人工智能公司的投資,總金額達到402億美元(約2743億元人民幣),佔中國人工智能公司所籌總額的約37%。其中,英特爾、高通等美國科技公司的投資部門曾向中國人工智能領域投資數百億美元。

  對業界有瞭解的人士大概不會對這個數據感到驚訝,這也反映了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中美在互聯網、人工智能等領域互利共贏的格局。而真正值得注意的是,該報告中將純粹的商業投資抹上了濃濃的政治色彩,並且可能在華盛頓引發一些後續的反應。

  中美風險投資領域的合作向來是很多的。某種程度上可以說,美國風險投資締造了中國互聯網最初的基本格局。從上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還沒有真正意義上風險投資的中國,借助互聯網的熱潮,通過美國風險投資的資金,開始了強勁的起步。而美國風險投資也因為這些中國互聯網企業的成功獲得了巨大的回報。以雅虎為例,其在阿里巴巴一個項目中獲得的收益就超過千億美元,這種巨額回報在矽穀也是堪稱傳奇的案例。所以,這是典型的“雙贏”合作。

  以CSET報告中列舉的三類主要投資為例:一類是英特爾和高通等美國巨頭的創投業務,他們一方面通過創投培育潛在客戶,為自己產品的出口提供市場,另一方面往往近水樓台先得月,可以獲得中國最優質項目的投資機會,是真正的“贏兩次”。第二類是像報告中提及的參投項目較大的紀源資本以及啟明創投等,他們主要就是依靠在中國市場的大量成功案例而進一步成長壯大,延伸到美國、印度等全球市場。第三類是紅杉資本等美國老牌創投,他們很早進入中國市場,對中國市場有獨到的見解,中國市場成為其除美國之外最重要的市場。

  風險投資是最純粹也最功利的商業模式,他們通過早期的投入助力一個初創企業成長壯大,然後套現獲利而去。這其中不涉及知識產權和技術轉讓,更無關國家安全和意識形態。但是,當與中國高科技相關的一切被美國政治化以後,風險投資領域也難以幸免,甚至有時候首當其衝。風險投資以敢於冒風險著稱,但是面對政治干擾時也可能成為最脆弱的領域之一。實際上,中美風險投資已經成為深受美國挑起這場所謂對華“科技戰”影響的“隱秘的角落”。從2018年美國政治化浪潮起來以後,美國風險投資對中國市場的投入就開始降低。近段時間受到關注的中國獨角獸數量下降現象,與此有很大的關係。

  我們注意到,CSET在美國引起很高的關注,同時媒體援引知情人士的消息稱,拜登政府計劃出台政令,禁止美國企業對一些中國科技企業進行投資。這對中美風險投資合作無疑是雪上加霜,中美風險投資領域惡化的趨勢恐怕一時難以逆轉。對於美國的風投來說,失去中國這樣一個巨大科技市場,當然是不可彌補的損失。而美國風險投資的淡出,對於當下剛剛開始發力核心技術和硬科技的中國科技行業來說,其潛在的負面影響和損失也是急需想辦法努力應對的。

一定程度上來講,對於初創企業的風險投資是整個高科技行業的“源頭”,對於我們解決“卡脖子”問題很關鍵。相比之下,中國資本在投資理念、科技洞察力、市場遠見和創新價值觀方面,與美國風險投資相比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比如,違背風險投資基本規則的中國特色的“對賭”協議,就是一個典型的表征。因此,面對來自美國風險投資下降甚至斷流的風險,著力擴大國內對科技初創企業的風險投資、提升國內資本的風投理念等問題,應當引起高度重視。總之,要抵禦科技戰的衝擊,在自下而上的教育與人才培養、基礎研發和風險投資等影響長期創新力和競爭力的領域狠下功夫,具有決定性的戰略意義。

  來源:環球時報  作者:方興東(浙江大學求是特聘教授、烏鎮數字文明研究院院長)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