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人民財評:疏通資金進入實體經濟的渠道
http://www.CRNTT.com   2023-11-17 18:48:17


  中評社北京11月17日電/據人民日報報導,近日,中央金融工作會議(以下簡稱“會議”)在北京舉行,會議部署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的金融工作。會議指出:“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金融要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高質量服務。”這其中,一個重要方面就是“著力打造現代金融機構和市場體系,疏通資金進入實體經濟的渠道”。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堅持引領金融支持實體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金融與實體經濟良性循環逐步形成。從2014年到2023年9月,對實體經濟發放的人民幣貸款餘額由81.43萬億元攀升至230多萬億元,年均增速保持在10%以上。今年前9個月企業貸款新增15.7萬億元,在全部貸款中占比達79%,製造業中長期貸款、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貸款同比增速分別保持在40%和20%左右。穩健的貨幣政策成效顯著,有力支持實體經濟加快轉型升級。但也要清醒認識到,金融領域各種矛盾和問題相互交織、相互影響,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質效不高,需要全面提升服務效率和水平,更好滿足人民群眾和實體經濟多樣化的金融需求。

  會議提出“優化融資結構,更好發揮資本市場樞紐功能”,可謂切中肯綮。一個活躍的資本市場,方能真正讓“樞紐功能”落到實處、見到實效。今年以來,從優化IPO與再融資,到進一步規範大股東股份減持,從引導上市公司分紅回購及大股東增持,到證券交易印花稅實施減半徵收,監管機構從投資端、交易端、融資端等方面推動一系列政策措施穩定市場預期、扭轉市場情緒。接下來,還要從推動股票發行註冊制走深走實,發展多元化股權融資,大力提高上市公司質量,培育一流投資銀行和投資機構等方面著手,建立資本市場健康發展的長效機制,破解“基金賺錢基民不賺錢”“牛短熊長、暴漲暴跌”等痛點問題,促進長期資本形成,更好發揮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的樞紐功能。

  實體經濟並不是抽象的,而是體現為市場成千上萬的微觀經營主體。當前,民營企業在信貸政策、直接融資等方面還受到一些限制。疏通資金進入實體經濟的渠道,說到底是要提高金融政策的傳導效率,使得金融活水更好澆灌廣大經營主體。黨中央一直強調堅持“兩個毫不動搖”,具體到金融領域,也必須對國企民企的融資需求一視同仁、平等對待。這次會議強調“支持國有大型金融機構做優做強,當好服務實體經濟的主力軍和維護金融穩定的壓艙石”,這就要求各類金融機構優化資源配置和考核激勵機制,推動建立金融服務民營企業“敢貸、願貸、能貸、會貸”長效機制,打通金融活水流通的堵點、卡點,真正潤澤各類所有制企業。

  金融是國民經濟的血脈,是國家核心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金融活,經濟活;金融穩,經濟穩。當前,我國經濟保持恢復向好、總體回升態勢,還需要金融持續發力、提供支撐。促進經濟金融循環更加暢通高效,以金融的高質量發展更好服務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將為完成今年既定目標注入強勁動力,為我國經濟長期健康發展築牢穩固有力的基石。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