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節水增效要以民為本
http://www.CRNTT.com   2024-01-26 09:21:29


  中評社北京1月26日電/據經濟日報報導,黃河水是巴彥淖爾的根脈所在。既然是根脈,怎麼珍惜也不為過。近年來,當地積極探索農業節水增效路徑,通過管理節水、農藝節水、工程節水等方式,打通水資源利用的卡點堵點,用心守護河套灌區千年基業。巴彥淖爾的農業節水實踐表明,做好節水增效這篇文章,需處理好幾對關係。

  處理好頂層設計和群眾需求的關係。節水增效是一項系統性工程,要把水資源作為最大剛性約束,科學調度資源,合理規劃產業發展。衹有做好頂層設計,節水增效才能有的放矢、有章可循。同時,要充分瞭解群眾需求,節水增效不是簡單地少用水,而是提升用水效率,推動居民用水方式由粗放向集約轉變。衹有頂層設計與群眾需求同頻共振,才能推動節水增效順利高效進行。

  處理好內部優化與外部協作的關係。對於一座城市而言,節水增效是自家事,責無旁貸。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產,通過大力發展節水產業和技術,推進農業節水,實施全社會節水行動,向節水要效益,實現水資源優化配置。也要看到,水是流動的資源,涉水事宜關係方方面面,節水增效不能“只掃自家門前雪”,需要上中下游相關地區、部門之間的通力合作、良性互動。衹有內外兼顧,不斷完善水資源調控機制,解決九龍治水、分頭管理等問題,才能把有限的水資源用足、用好、用活。

  處理好短期效益和長遠利益的關係。治水興水、節水護水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事業,不僅要讓當代人切實感受到節水帶來的效益,也要讓後來人有機會享受節水紅利,在短期效益和長遠利益之間做好平衡。在推動節水增效的同時,也要充分考慮到對生態環境的影響,考慮到群眾的合理用水需求。科學節水不應以生態環境惡化為代價,也不能以犧牲群眾正當權益為成本。衹有各方共生共榮、共同發展,才能走出一條可持續的節水增效之路。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