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新型工業化激發經濟發展新動能
http://www.CRNTT.com   2024-02-15 08:12:29


   
  推進新型工業化是中國在新形勢下統籌經濟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進而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必然選擇。經濟發展是質和量的有機統一。質,主要是指經濟的結構、效益、自主性、競爭力等;量,主要是指經濟的規模、增長速度等。新型工業化將推動經濟的質和量在更高水平上協同並進。一方面,新型工業化強調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通過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斷提升製造業創新能力、勞動生產率、安全水平、能效水平等,加快形成創新驅動的經濟體系和發展模式;另一方面,新型工業化強調以更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根本目的,要求實現新型工業化和新型城鎮化的良性互動,並帶動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這必然帶來內需的持續增長,從而推動經濟健康可持續發展。
  
  塑造經濟發展新優勢
  
  文章指出,當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中國發展面臨的戰略機遇和風險挑戰並存,但總體來看機遇大於挑戰、有利條件強於不利因素。我們要保持戰略定力,更好發揮創新引領作用,推動新型工業化不斷取得新突破新成效,通過發展優質製造、智能製造、綠色製造和先進製造,更好塑造經濟發展新優勢,激發經濟發展新動能。
  
  一是發展優質製造,更好滿足人民群眾美好生活需要,充分發揮中國超大規模市場的需求優勢。當前,中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一方面,中國部分行業產能過剩,一些低水平的產品和服務供給超出市場需求;另一方面,一些產業發展尚不能適應消費升級趨勢,制約了中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的發揮,不利於進一步激發內需潛力。發展優質製造,就是要順應消費升級趨勢,推動企業加快產品創新、服務升級、質量提升,培育壯大新型消費,推動消費提質擴容,更好滿足消費者多樣化、個性化、多層級的需求。
  
  二是發展智能製造,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充分發揮中國產業體系配套完整的供給優勢。中國製造業門類齊全,多數材料、組件都能在中國找到本土供應商,高效協作的製造業網絡不僅能滿足大規模標準化生產需求,而且能快速響應個性化定制需求,形成了產業體系配套完整的供給優勢。然而,由於部分產品技術相對落後,製造工藝水平還不夠高,在性能和品質上與國外先進水平還有差距,一些原材料和零部件還需要從國外進口。發展智能製造,就是要用信息技術、數字技術、人工智能技術等改造提升現有產業,提高產品質量,提高產業鏈供應鏈的現代化水平,促進產業轉型升級和效率改進,實現產業國際競爭力的提升。
  
  三是發展綠色製造,加快製造業綠色低碳發展,充分發揮中國豐富的新技術應用場景優勢。我們把碳達峰碳中和納入生態文明建設整體布局和經濟社會發展全局,推動“雙碳”工作取得積極成效,這也是中國通過發展綠色低碳產業培育新經濟增長點的重大舉措。更好實現“雙碳”目標,必須積極推動新技術大規模快速應用和迭代升級,加大前沿技術攻關力度,強化科技創新對工業綠色低碳發展的支撐作用。中國市場規模巨大,具有豐富的新技術應用場景,能夠為綠色技術的創新和應用提供良好條件。發展綠色製造,就是要採用先進綠色技術對鋼鐵、建材、石化化工、有色金屬等重點行業進行綠色化改造,進一步完善高效、清潔、低碳、循環的綠色製造體系。這不僅能有效促進重點產業發展效率和水平的提升,而且能帶來綠色環保產業的發展壯大。
  
  四是發展先進製造,推進人才鏈和產業鏈、創新鏈深度融合,充分發揮中國大量高素質勞動者和企業家的人才優勢。中國已成為全球規模最宏大、門類最齊全的人才資源大國,擁有大量高素質勞動者和企業家,這種人才優勢如果得到充分利用,就能夠釋放人才紅利,為經濟發展提供強大動力。先進製造業是集現代科學技術之大成的產業領域,不僅體現為技術、工藝的先進性,也體現為製造模式、生產組織方式和供應鏈等的先進性。先進製造業的核心生產要素就是人才。發展先進製造,就是要推動人才鏈和產業鏈、創新鏈深度融合,打造企業、高校、科研院所等創新主體相互作用的良好創新生態,建立開放式創新平台,充分發揮中國人才優勢,最大程度激發全社會創新動力和活力。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