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碧海藍天共一色(人與自然)
http://www.CRNTT.com   2024-05-02 11:01:26


 
  在康美鎮馬鑾村望嶼島上,沈東勇正忙著清理民宿房間。5年前,他還是當地的鮑魚養殖大戶。東山縣海洋資源豐富,水產養殖給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帶來較大壓力。漳州市出台海上養殖設施升級改造實施方案、海水養殖水域灘塗規劃等一系列制度規範,明確“哪裡可以養、養什麼、怎麼養”。沈東勇由此改行,退出水產養殖行業。

  “剛開始很不情願。”沈東勇回憶,但靜下心來一想,養殖導致水質退化、海域污染等問題,而且勞動強度大,風險也比較高。在當地政府引導下,沈東勇拿到轉產補償金後,將自家民房裝修改造成民宿,如今生意有聲有色,節假日期間經常客滿。

  東山縣生態環境局局長李結生介紹,與退養轉產同時,當地圍繞“水清灘淨、魚鷗翔集、人海和諧”的美麗海灣建設目標,堅持陸海統籌、一體治理,推進海灣生態環境綜合整治長效機制建設,積極打造生態環境優美、生態系統健康、親海空間充足的美麗海灣。

  依托良好的海洋生態環境,東山縣旅遊業發展不斷提速,成為當地的富民產業。2023年,東山縣接待遊客逾856萬人次,旅遊收入超109億元。

  發展理念轉變,帶來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的共贏

  午後,位於金溪河畔的三明市將樂縣高唐鎮常口村,群山蒼翠。

  “真沒想到,咱們村空氣也能賣錢!”“可不,原來不砍樹真的也能致富!”聽村民閑聊,“碳票”是最熱門的話題之一。

  常口聯村黨委書記張林順回憶:“過去常口村是個無新房、無水泥路、無路燈的‘三無村’,鄉親們靠種水稻、煙葉生活,收入微薄、日子清苦。村集體收入一年才3萬多元。”

  曾有一家制筷企業找到村幹部,出高價購買村裡林地。張林順說:“村裡多次開會商議,最終還是咬牙拒絕。都是石頭山,砍光了對不起祖宗。不能因為一時的困難,毀了子孫後代的環境。”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